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> 第433章 湖广军拍马赶到

第433章 湖广军拍马赶到(2 / 2)

不消下令,阿多多兄弟的三百部曲亲军拨转马头向追兵杀去。护驾,身为亲军的职责所在,他们要用自己的性命迟滞明军追击。

一马当先追上来的200骑清一色的榆林子弟,原榆林镇北台边军骑兵出身,因军饷断绝生活无以为继,杀守备投了高迎祥,是为高部老营的顶级战力。几经官兵追剿,战马尽失,只得委屈做了步卒。专业不对口也是真要命,武力值唰唰往下降,正待降无可降灰头土脸时,忽杀出个黎明来,英明伟大正确的赵寿吉从天而降。

他英明,慧眼识珠乃伯乐相马,一眼便认出来长板之上运盐的驮马实为千里驹。他伟大,顶住压力将原班人马中的南郭处士们赶下坐骑,将这200三姓家奴请上了西凉战马。他正确,将此200榆林卫精骑单独设一营,命名“骠骑营”,由善骑射的高迎祥领兵。

骠骑营不负众望,数次军内切磋,把湖广同袍玩得没脾气,迅速成为湖广军2500勤王骑兵中名头最响的一哨人马。

也没啥不能服气的,人家榆林边军出身,在边墙之外镇北台下有蒙古人天天帮陪练,业精于勤,能不强嘛。咱要是也有高水平带教,不见得比他们差。

大错特错,湖广籍战友,欲知天下事请多看报纸勤学习,否则和那蛤蟆岛上的小清新一般无知反智。高迎祥介绍道:我那镇北台的老军所以善骑战,乃源于吃的一次大亏。

造反先驱王嘉胤,此人不简单,麾下从龙者有回有汉甚至有党项余孽,手里的500马队则皆由追求进步的蒙古人组成。王的队伍,简直就是民族军了。前岁腊月间,王嘉胤率部攻打府谷,总兵令镇北台守备尤世威率部驰援。

尤世威很生气:冤有头债有主,祸害人的是文官集团走资派、是东林党,你王嘉胤没饭吃,不去打土豪劣绅却来为祸家乡百姓。吃窝边草的兔子,该死!

一言不合,拔刀相向。于是大明万里边墙最大敌台守军50人马队遭遇王部蒙古骑兵围攻,损失惨重。哥哥尤世功、弟弟尤世禄被射成个豪猪,得亏身上甲胄扛造才不至丧命。激战中,连尤世威本人也被敌逼近到三米之内,所幸他的坐骑跑得快,方才脱险。

近距离战斗中,步兵对骑兵太吃亏了。骑兵疾驰如风,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,控制范围达数十米。步兵呢,腾挪不过三五步,出枪不过四五米。即便是铁塔般的彪形大汉,与敌骑兵照面,也往往斗不上一个回合就被干翻。

府谷城外的这次惨败,让尤世威下决心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。

有反智者要问了:长城守军对敌一线,怎会不知蒙古骑兵威名?

高迎祥继续介绍:此时榆林卫一线已经没有了蒙古骑兵,只有笑容可掬的套马的汉子。自隆庆开关后,镇北台成为蒙汉一家亲的典范。做生意不好嘛,傻子才打打杀杀。事实上,在王嘉胤等人成规模发难之前,凡有小股流贼骚扰乡堡,榆林镇的各处守备明军往往会请蒙古马队来帮忙镇压。蒙古人,至少山陕边境一带的蒙古人早就化仇敌为盟友了。且因生意经不断,正升格成死党中。

反过来,如断了汉蒙马市交易,或有死党-盟友-仇敌之循迹倒退。

面对尤世威的诚心拜师,蒙古盟友不敢误人子弟,乃直言相告:蒙古人已不复当年勇,骑马的本领还在,骑马打仗的本领早还给老祖宗了。要不然,怎会被满鞑子欺负成这鸟样!!!

说到老祖宗,蒙古盟友被唤醒了古早的记忆,笑言你明人属于守着金山去讨饭---岂不闻马芳马太师乎!

陕人不知山西事,晚辈不记前辈威。才区区50年,前辈创下的辉煌已为后辈晚生遗忘。

尤世威只能千方百计地去搜寻故纸堆,从一本破烂的兵书里,马炯的爷爷马芳跃然纸上乃谆谆教导:“克虏之道,重在料敌先发。敌欲动我先动,以我火器骑射之长克敌弓弩骑射之短,重创敌于塞上,方为制胜之法也。”

总结明军较之蒙古军有三“不可比”,一则蒙人“天生骑射,弓马娴熟”,二则“来去迅即,顾此失彼”。三则“居无定所,进退自由”。由此三大劣势,当时边军以守为主,靠修边墙遏敌。

马芳不以为然,以其创造性思维提出以骑制骑的作战思路。先是结合南宋吴阶的“迭阵法”发挥明军在火器的优势,为边镇骑兵大规模装配火器。作战中火枪骑兵,骑射兵,刀兵相互配合反复冲杀,以此“可补骑射之短也”。作战思路上,更将“以快制快”发挥到极致,每年冬春之季派遣精骑小队实施反突击,以劫掠马匹和焚烧草场为作战目标,最大限度摧毁蒙古人的战争资源。而当蒙人南下侵扰时,切忌消极防守,而是要以长途奔袭,断绝敌之后路,聚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