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回到现在,襄阳城内热浪蒸腾。
刺史府内,闷热的空气几乎凝滞。梁国太子萧纲不停用丝帕擦拭额角的汗水,那方江南特产的丝绸早已湿透。自从上次谈判不欢而散,这是他三日来第一次被请到这里,面对那个令人畏惧的汉王刘璟。
\"太子殿下,\"刘璟的声音洪亮有力,与这闷热天气形成鲜明对比,\"今日酷热难耐,不如与本王同往岘山避暑如何?\"
萧纲心中一紧。他本就惧怕这个以骁勇着称的汉王,更别说要与他单独出游。但刘璟亲自邀请,他岂敢拒绝?
\"汉王盛情,孤...孤自当相陪。\"萧纲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转向身旁的东宫洗马徐陵,\"徐卿,接下来的谈判就交给你了。\"
徐陵担忧地看了太子一眼,低声道:“殿下小心,刘璟此人狡诈多端,恐有图谋。岘山地形复杂,若是他...”
“孤岂不知?”萧纲轻声打断,嘴角泛起一丝苦涩,“但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徐卿,若孤有个万一,务必保全谈判,以社稷为重。”
徐陵还想再劝,但见太子决意已定,只得躬身领命:“臣谨记。愿殿下早日平安归来。”
不多时,两队人马出了襄阳城。刘璟骑着他那匹着名的乌骓马,英姿勃发;而萧纲则坐在马车内,心神不宁。透过车帘缝隙,他看见汉军士兵个个虎背熊腰,眼神锐利,不禁想起自己那些养尊处优的东宫卫率,心中更添忧虑。
岘山群峰连绵,绿树成荫,果然比城内凉爽许多。刘璟如数家珍般向萧纲介绍着各处景致:
\"太子请看,那是岘首山,相传为伏羲安葬之地;那边是紫盖山,山形如华盖,故名;远处是万山,刘备马跃檀溪就在那附近...\"
若是平日,酷爱文学的萧纲定会诗兴大发,但此刻他全无兴致,只勉强应和:\"汉王博学,孤佩服。\"
刘璟仿佛没看出萧纲的心事,继续指点:\"那边有羊祜的堕泪碑,杜预的沉潭碑...太子可知羊祜与陆抗的故事?虽是敌国,却相知相敬,传为美谈。\"
萧纲心中苦笑:羊祜与陆抗那是英雄相惜,而你我之间,只有胜者与败者的区别。他强打精神回道:\"孤尝读《晋书》,对此段典故印象深刻。然当今之世,难再有如此君子之交。\"
刘璟闻言大笑:\"太子此言差矣。若你我能化干戈为玉帛,岂不也是一段佳话?\"
萧纲默然不语,心中暗忖:你这般强势,哪有什么化干戈为玉帛的诚意?
行至半山腰一处凉亭,刘璟命人摆上酒水果品,屏退左右。萧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——终于要进入正题了。
\"太子殿下,\"刘璟突然收敛笑容,目光如炬,\"你认为自己能否守住梁国的江山?\"
萧纲被这直白的问题问得一愣,随即壮着胆子回答:\"自然能守住!我大梁尚有将士百万,猛将贤臣无数。\"
刘璟仰天大笑,笑声在山谷间回荡:\"若真如太子所言,萧衍怎会派你来此议和?又怎会连失荆北诸郡?实话告诉你,我军探马来报,你们建康城内正在大肆修建佛寺,军费都被萧衍拿去镀金身了!\"
萧纲面红耳赤,却无言以对。他知道刘璟所言非虚,父皇近年确实愈发沉迷佛法,朝政日渐荒废。
刘璟见时机成熟,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萧纲:\"太子不妨看看这个。\"
萧纲接过信,只看了一眼就脸色煞白——那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邵陵王萧纶的笔迹!信中哭诉自己在汉军手中的\"悲惨遭遇\",指责太子见死不救,恳求父皇派人救援。
\"这...这是诬陷!\"萧纲的手微微颤抖,\"孤从未...\"
\"太子以为,这封信若送到建康,会有什么后果?\"刘璟慢条斯理地品着酒,\"萧衍本就对你不甚满意,若再认为你罔顾人伦,坐视兄弟受辱...听说你的弟弟湘东王萧绎,可是很得陛下欢心啊。\"
萧纲冷汗直流。他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——那个看似慈悲为怀的\"菩萨皇帝\",在权力面前从不手软。若这封信真送到建康,他的太子之位必定不保!更可怕的是,除了萧纶,萧绎也一直在暗中活动,想要取代他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