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蜀·泸州
泸州城内,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街道两旁挤满了好奇的百姓,小贩们趁机兜售着各种小吃和玩意儿,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,战事结束,整个城池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。
独孤信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处蜿蜒行来的蛮兵队伍。三千蛮兵身着各色兽皮战衣,手持铜矛、竹弓等各式兵器,虽然队形不算整齐,但个个精神抖擞,古铜色的肌肤在月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。他们眼中既有对山外世界的好奇,也保持着猎人般的警惕。
"开城门!迎贵客!"独孤信一声令下,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,发出吱呀呀的声响。
蛮兵队伍最前方,独孤楠和孟玉并辔而行。孟玉特意穿上了蛮族盛装——一件绣着五彩图案的红色对襟上衣,下着百褶裙,头戴银冠,颈间挂着层层叠叠的银项圈,走起路来叮当作响,闪闪发光。她回头对身后的蛮兵头领用蛮语喊道:"兄弟们,进城后都守规矩,别给咱们大王丢脸!"
蛮兵们轰然应诺,声音震天,引得围观的汉人百姓一阵惊叹。
独孤信亲自下城相迎,他走到孟玉马前,拱手笑道:"公主远道而来,辛苦了!我已备下酒菜,为诸位接风洗尘。"
孟玉翻身下马,动作矫健利落,抱拳回礼:"刺史大人客气了。我奉父王之命,特率三千精锐前来助战。"她转身指向身后的蛮兵,自豪地说,"这些都是我们南中最勇猛的战士,擅长山林作战,定能助汉军一臂之力。"
独孤信满意地点点头,目光扫过那些略显紧张的蛮兵,故意提高声音道:"诸位勇士辛苦了!我已命人在军营备好酒肉,今日不醉不归!"
通译将话翻译成蛮语,蛮兵们顿时欢呼起来,有几个年轻的战士甚至兴奋地挥舞起手中的兵器。
独孤楠凑到表哥身边,低声道:"表哥,蛮兵就安排在汉军军营隔壁吧?这样方便日后协同作战。"
"正合我意。"独孤信拍拍表弟的肩膀,狡黠地眨眨眼,"你小子这一趟出使,不但完成了结盟任务,还抱得美人归,真是收获不小啊!"
独孤楠顿时脸红到了耳根,一旁的孟玉虽然听不懂全部汉话,但看二人神情也猜到了七八分,不由得瞪了独孤楠一眼,嘴角却带着笑意。
当晚,汉军军营中燃起数十堆篝火,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和酒香。虽然语言不通,但美酒和美食是最好的交流媒介。蛮兵们起初还有些拘谨,几碗酒下肚后,也放开了手脚。
一个年轻蛮兵抱着酒坛,摇摇晃晃地走到一群汉军士兵面前,用生硬的汉语说:"汉人...好!酒...好!"
汉军士兵哈哈大笑,一个络腮胡老兵搂住他的肩膀:"兄弟,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!打僚人时,可得互相照应啊!"说着递过一碗酒,"来,干了!"
军营另一角,几个蛮兵围着火堆跳起了传统舞蹈,节奏明快的鼓点声中,他们矫健的身姿仿佛山林中的猎豹。一些汉军士兵看得兴起,也加入其中,虽然动作笨拙,却引来了阵阵欢笑。
"不对不对!"孟玉的侍女小翠笑着纠正汉军士兵的动作,"要这样,像风吹竹子一样自然!"她拉起一个腼腆的汉军小伙,亲自示范舞蹈动作,引得众人哄笑不止。
孟玉看着这融洽的一幕,对身边的独孤楠轻声道:"看来父王的决定是对的。汉人并非如传言中那般凶恶。"
独孤楠握住她的手,温柔地说:"放心吧,表哥是个明事理的人。只要以诚相待,汉蛮本就可亲如一家。"他指着那个正在教汉军跳舞的蛮族少女,"你看,小翠那丫头平时最怕生,现在不也玩得开心?"
孟玉嘴角上扬,眼中闪着欣慰的光:"是啊,但愿这份和睦能长久保持。"
宴席达到高潮时,独孤信举杯起身,朗声道:"今日汉蛮一家,共饮此酒!愿我等同心协力,共破僚敌!"
通译大声翻译后,蛮兵们纷纷举碗响应,欢呼声震耳欲聋。一个蛮族老者颤巍巍地站起来,用蛮语唱起了古老的祝酒歌,苍凉而豪迈的曲调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,虽然大多听不懂歌词,但其中蕴含的祝福与团结之意却清晰可感。
宴席结束后,独孤信带着众人回到刺史府。长史柳庆率先汇报:"启禀刺史,此次出使南中,幸不辱命。蛮王孟英已正式与我军结盟,答应出兵相助,并开放商路允我汉商前往南中贸易。"
独孤信满意地捋须微笑:"好!柳长史此次立下大功。还有盛参军、高将军,"他看向盛子新和高季式,"以及我这位表弟,你们都是汉国的英才啊!"
高季式哈哈大笑,声如洪钟:"刺史过奖了!要不是独孤楠这小子机灵,我们差点就回不来了!”
众人哄堂大笑,独孤信促狭地看向表弟:"说到这个,没想到此次出使收获最大的居然是楠弟。不但完成了使命,还娶了公主这般巾帼英雄。"
独孤楠顿时面红耳赤:"表哥就别取笑我了..."
孟玉却落落大方地接话,虽然汉语生硬但气势十足:"刺史大人说得不对。不是他娶了我,是我看中了他,把他'抢'回来的!"她说这话时眉飞色舞,一只手还故意搭在独孤楠肩上,引得满堂大笑。
独孤信看着孟玉英气勃发的模样,心中暗赞表弟好眼光。这女子虽不似汉国女子温婉,却自有一番豪迈气概,与楠弟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
"好好好,"独孤信笑道,"不管是娶是抢,总之是一段良缘。大哥在此祝福你们白头偕老,永结同心!等战事结束,到时候一定给你们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,让汉蛮两族都来庆贺!"
众人正谈笑间,忽闻门外侍卫通报:"绣衣卫校尉王谦求见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