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对王僧辩说:\"王将军,你带人去附近砍伐树木,制作箭矢。我要每个士兵配备三百支箭,让箭雨遮天蔽日。\"
最后对高昂道:\"二弟,你负责训练士兵使用重甲。很多人不习惯这么重的铠甲,你要让他们在三日内行动自如。\"
命令下达后,沙苑顿时变成一个大工地。士兵们砍芦苇、挖陷坑、练阵型,忙得热火朝天。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、士兵的号子声、军官的指令声此起彼伏,仿佛一支庞大的工匠队伍而非军队。
但令人惊讶的是,刘璟自己却显得格外悠闲。每日清晨,他必在营中巡视,与士兵闲话家常。
\"老张,你家小子的病好了吗?\"他记得一个老兵的家中琐事,语气亲切自然。
\"大王还记得?\"老兵受宠若惊,手足无措,\"好了好了,多谢大王派去的太医。小子说长大了也要从军,跟着大王打仗。\"
午饭后,刘璟常拿着钓竿到渭曲钓鱼。有时一坐就是半天,鱼篓空空也不在意,仿佛不是来打仗,而是来游玩的。
\"大王真有雅兴。\"唐邕忍不住对刘亮说,眼中带着不解。
刘亮笑道:\"大王这是在安军心呢。主帅从容,将士自然不慌。你看士兵们,还有之前的紧张吗?\"
果然,看到汉王如此淡定,士兵们的紧张情绪渐渐平息。甚至有人开玩笑说:\"跟着大王打仗,就是死了也值。这仗打完,老子也要学大王钓鱼去。\"
这日傍晚,刘璟钓到一条三斤重的大鲤鱼,当即命人在营中架起大锅,熬制鱼汤。
\"来,都尝尝。\"他亲自给士兵盛汤,动作自然如家常,\"等打败高欢,我请你们喝长安最好的酒!管够!\"
营中欢声笑语,仿佛不是大战前夕,而是节日聚会。士兵们围着篝火,喝着鱼汤,听着汉王讲当年起兵的故事,士气在不知不觉中高涨起来。
但夜深人静时,刘璟独自站在地图前,眉头紧锁。烛光在他脸上跳跃,映出眼底深处的一丝忧虑。
\"大王还在担心?\"刘亮悄声走进大帐,递上一杯热茶。
刘璟轻叹,接过茶杯:\"二十万大军,岂是儿戏。我表面从容,实则如履薄冰啊。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万千性命。\"
\"大王已有必胜之计?\"
\"计策是有,但战场瞬息万变...\"刘璟的手指划过沙苑地形,\"就看高欢会不会按我的预料行事了。若是他谨慎些,绕道而行,这番布置就白费了。\"
刘亮坚定地说:\"大王乃天命之子,高欢必入彀中。\"
随着时间推移,沙苑的防御工事日渐完善,变成一座巨大的死亡陷阱。
芦苇丛中,暗藏无数绊马索和竹签阵;渭曲岸边,搭建起隐蔽的箭楼,弓箭手可以居高临下射击;狭窄的通道处,挖掘无数陷坑,坑底插着削尖的竹竿,上面巧妙覆盖芦苇和浮土。
最令人叫绝的是,唐邕建议利用沙苑的水网,开挖数条引水渠。
\"一旦开战,\"唐邕解释,\"可放水淹没低洼处,进一步限制敌军行动。泥泞之地,人马难行,正是我军以少胜多的良机。\"
刘璟大喜,拍着唐邕的肩膀:\"此计大妙!立即施行。我要让高欢的骑兵在泥泞中挣扎,成为我军的活靶子。\"
士兵们日夜赶工,虽然辛苦,但看到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,每个人都充满信心。工事越是完善,他们越相信汉王能够带领他们创造奇迹。
\"高欢敢来,定叫他有来无回!\"一个年轻士兵一边磨刀一边说,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。
老兵笑道:\"小子,仗可不是光靠工事就能赢的。不过...有大王在,咱们确实胜算很大。老子打了半辈子仗,从没见过像汉王这样用兵的。\"
与此同时,刘璟亲自监督\"特殊部队\"的训练——由玄甲精骑整编的五千重甲步兵,每人配备宿铁刀和特制大盾。这些曾经的骑兵正在适应新的作战方式,虽然笨重,但防御力惊人。
\"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,\"刘璟对这支精锐说,声音如钢铁般坚定,\"像钉子一样钉死在通道口,一步不退!让高欢的骑兵在你们面前撞得头破血流!\"
\"誓死效忠大王!\"五千人齐声呐喊,声震四野,连芦苇丛中的水鸟都被惊起。
夕阳西下,刘璟站在高处,望着初具规模的防御体系,嘴角终于露出真正的笑容。沙苑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水网地带,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,只等待猎物的到来。
\"兄长,”他轻声自语,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\"我就在沙苑等你过来,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。这场盛宴,我已经为你准备妥当了。\"
远在黄河对岸,高欢大军正在陆续渡河。谁也不会想到,在沙苑这片不起眼的土地上,一场惊天大战正在酝酿。而刘璟,这个看似从容的猎人,已经布好了所有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