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天崩(1 / 2)

辽阳城破的第三日,当第一缕晨光刺破还未散尽的硝烟,照亮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时,一场比攻城战更为冷酷、也更为高效的“清算”,在全城展开。

袁崇焕没有给这座城市任何喘息的机会。他下达了自出关以来的第二道、也是更为血腥的将令:所有在辽阳之战中幸存的青壮,无论原先是军是民,是汉是夷,尽数被强行征召,编入金忠明(阿敏)麾下的“义军”序列。他们唯一的任务,便是为大军接下来的攻势,充当炮灰。

随即,这支裹挟着数万新“炮灰”、总数已近二十万的庞大明军,如同决堤的洪水,离开了这座还在流血燃烧的废墟,向着辽东腹地的下一座重镇——铁岭,发动了无可阻挡的攻势。

自此,明军的战法,变得简单、粗暴,且充满了令人发指的残酷。

每至一城,袁崇焕甚至懒得进行任何劝降。他麾下那数百门“神威大将军炮”,会先对城墙进行一轮毁灭性的“清扫”,压制城头所有火力。紧接着,便是金忠明和他那支由降军、以及新裹挟的“炮灰”组成的、庞大的“义军”军团,在九边主力督战队的刀枪逼迫下,向着城池发起无穷无尽的、潮水般的冲击。

他们用人命去填平壕沟,用尸体去消耗滚木礌石,用鲜血去浇灌城墙。

一旦城破,九边主力便会如同最高效的屠夫,入城执行那早已传遍整个辽东的“有辨不留头”之令。所有抵抗者及其家眷,无论男女老幼,格杀勿论。而幸存者,则会被再次筛选,青壮被编入那支不断壮大的“罪军”之中,成为攻打下一座城市的消耗品。

这支明军,他们没有丝毫的王师风范,他们变成了一头贪婪而又残忍的巨兽,一边吞噬着敌人的血肉,一边将敌人的骨骼,化为自己新的、可以被消耗的利爪。他们所过之处,城池尽墨,村庄成墟,其行事之酷烈,手段之残忍,简直比奴酋入寇关内时,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“明军来了!”——这句话,在当时的辽东,比任何鬼故事,都要令人恐惧。

盛京,皇宫,大政殿。

秋日的阳光,透过窗棂,照在皇太极那张因久病而略显苍白的脸上,却带不来丝毫的暖意。他正焦躁地等待着,等待着从朝鲜前线传来的、那足以决定国运的捷报。在他和所有后金君臣的认知里,多尔衮率领的十六万八旗主力,此刻应该早已与明军皇帝的禁卫军展开了决战。

他坚信,凭借八旗铁骑的野战优势,多尔衮必能将那支所谓的“明军主力”,尽数歼灭于朝鲜的旷野之上。

然而,他等来的,不是捷报,而是一道接着一道,从不同方向传来的、足以将他所有骄傲与希望彻底碾碎的催命符。

“报——!大汗!八百里加急!辽西……辽西全线崩溃!”一名信使,连滚带爬地冲入殿内,声音中充满了绝望的哭腔,“袁崇焕、孙传庭,尽起九边数十万大军,已于日前,攻克辽阳!守将……守将及城中八旗主力,尽数战死!袁崇焕……袁崇焕下令,城中军民,十存其三……如今,九边之兵,已……已兵临铁岭城下!”

“什么?!”皇太极猛地从汗位上站起,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。九边主力?他们不是应该在朝鲜和大金主力正在决战?!

不等他从这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,另一名更为狼狈的信使,也冲了进来。

“大汗!东路急报!皮岛毛文龙,尽起麾下数万水陆之师,并裹挟无数辽南汉人乱民,已在我腹心之地,遍地开花!赫图阿拉周边皇庄、军屯,尽数被焚!我军……我军通往朝鲜的粮道,已被其彻底切断!”

“轰!”皇太极的脑海中,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炸雷。粮道被断?!那正在朝鲜作战的十六万大军……

“报——!大汗!漠南……漠南诸部急报!”第三名信使的到来,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“科尔沁、察哈尔等部,见我大金势危,已……已公然背弃盟约!他们非但拒绝出兵助战,反而……反而趁我北方空虚,正集结骑兵,劫掠我边境牧场!”

叛乱!连蒙古人都叛了!

一连串的噩耗,如同三柄最沉重的铁锤,狠狠地砸在皇太极的心上,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。他扶着御座的扶手,才勉强站稳,口中喃喃自语:“不可能……不可能……十四弟……十四弟的十六万大军呢?只要他们还在,只要他们能打赢朝鲜之战,这一切,都还有挽回的余地……”

他将最后的希望,寄托在了那支他倾尽国力派出的远征军身上。

然而,就在此时,殿外,传来了一阵巨大的骚动。一名身穿朝鲜官服、浑身浴血、几乎只剩下一口气在的朝鲜大臣,在几名戈什哈的架扶下,被拖了进来。

“大汗……大汗……”那名大臣,正是从朝鲜偷跑的没被清算亲金派,他看着皇太极,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与绝望,“败了……全败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