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,一大早,天刚蒙蒙亮。
便有户部的小吏来到流民扎堆的地方。
见有官老爷来,流民立刻稀稀拉拉起身,有不少直接跪下行礼。
“这官爷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?”
“不知道啊!”
“别愣着了,快把那边的也叫起来,拜见大人。”
说话的汉子忙走到人堆一侧,用脚踢起来几个磨蹭的人。
“大山哥,躺着还好受些,起来肚子饿得慌。”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磨蹭道。
“别废话,好好表现!”
这个流民堆都是一个村的人。
催促众人的正是新任村长。
老村长死在了南迁的路上。
“你们头呢?”那户部官吏扫视一圈,“没人应声,可不给你们粮食吃!”
“在呢!在呢!大人!”叫大山的汉子忙点头哈腰的迎上去,“小人是去通知大家伙见过大人。”
“小人们昨天已经登记过了,那位女官长说,登记完就给分粮的。”
“行了!”那户部官吏颇不耐烦道,他本来睡个好觉,偏偏要早起做事,“上面大人下令了。”
“一会顺着这个方向走!”官吏抬手一指,“沿着大路,就会走到一处广场。”
“在那里发给你们今日的粮食。”
“你们是卢家村的对吧?”
“是的大人,都是卢家村的。”
“那就行,算好人数不要虚报,不然都饿着吧!”
“一定不会!”大山保证道。
“带上青壮去,让其他人原地待着不要乱跑。”官吏继续道,“若是被当作探子,关起来可没人能救得了他们。”
“都听见没!”大山回头对着众人喊,“不要乱跑,就在这里待着。”
日头升起,本聚集在天府外围荒地上的流民,一股股朝着中心流动。
“这些屋子看起来真结实!”
“别羡慕,咱以后一定能住上,我见那边整整一片林子。”
“你小子可别乱来!”大山叮嘱道,“林子都是官家的东西!”
“大山哥,你看那边!”
分叉路交汇成大路,另一伙衣衫更加不整的流民汇入。
“他们看起来也是迁来的,比咱们还不如!”
“都是流民,哪有什么如不如?”大山丢下一句话,朝着那伙人迎去。
另一伙人见有个汉子面带微笑的走来,也露出善意。
“老伯,也是去领粮食的?”大山问对方领头的老者。
“你们登记了吗?”老者没回答,反而问道。
“登记了!”大山如实道,“昨天中午来了个女官长,不但登记,还给俺们留了食物嘞。”
“唉!”那老者叹气,“我们邑的还没登记。”
“前几天有位大人说不登记不给粮,今天又让去领,怕不是要白跑一趟。”
“没登记真不好说!”大山蹙眉道,“不过去碰碰运气,说不定就给呢。”
“难!”老者叹气,“不过传言是真的。”
“看这些屋子多气派,这里的人也不像饿肚子的样子。”
道路两侧华夏族居民见怪不怪的看着流民。
这段日子流民越来越多,上田时经常能看到一伙一伙的人。
“老伯你们来几日了?”大山问道。
“算上今日有四日。”
“四日还没登记完?”
“我听那位官长的意思,没登记的村邑还有几个呢。”老者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