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昭进京,京中热闹繁华,他却只念幽静山寺的那片竹。且进京途中时遇灾地,看着饿死的流民,便知这天下哪有绝对太平,他若是当官,定要当好官,不能让郁离和父母失望。
会试,殿试,清昭最终被赐了进士,如愿当上了官。虽然官只七品,但清昭勤勉,为了那些流民,他也要有能力上折。
又是一日挑灯夜读公文,清昭觉得有些头昏,许是着凉发烧了。他如今住的宅子也小,夜深唯一的仆人也歇下了。他把竹节笔小心放在床头,躺下休息。
他迷迷糊糊中又想起那次雪夜,不知郁离此时在做什么,他想等到自己真正实现自己的“道”了,一定一定要告诉郁离。
清昭发高烧昏迷了,竹节笔发出一阵碧光,郁离出现在他的床边。
罢了,万事由心,不问祸福。郁离的身形渐渐消失,隐于竹笔之中。
又三年过去。
清昭终于在朝堂中有了一席之地,如今各地饥荒频发,民不聊生。可清昭察觉朝中丞相暗中扣押赈灾物资,朝中各人结党成风,不愿与宰相作对,偶有清官上折都被打压。
清昭下定决心揭发宰相,帮助灾民。此事若成,他已证道,可去寻郁离表明心迹;若败,他以死谏君,无愧天地。
他临走前,将竹节笔小心安放在一盒中。
朝堂之上,清昭跪下,向皇上禀报他这些年来收集的宰相结党营私,克扣赈灾物资的证据。
“求皇上严查此事,还灾民一个公道。”清昭磕了三个响头。
“爱卿,可有此事?”皇上懒懒地询问宰相。
“皇上有所不知,这灾民物资本就难以分配,臣为此事已日夜谋划,尽心尽力。如今他一人告我,难以服众。”宰相气定神闲,其他官员果然一言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