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> 第362章 我不想稀里糊涂的失败

第362章 我不想稀里糊涂的失败(1 / 2)

刘老师,本名刘援朝,一个名字就带着时代烙印的中年男人。他是外交部下属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的一名资深项目协调员,常驻东非已近十年。不同于西装革履的外交官,他常年的装扮是耐磨的卡其布裤子和塞着钢笔的短袖衬衫,皮肤被非洲的烈日镀上了一层古铜色,眼角刻满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留下的细纹。他经手过修路、建厂、医疗援助等多个项目,堪称“非洲疑难杂症处理专家”。这次他是因阶段性项目结束回国述职兼探亲,被农业部“截胡”来给这支农业技术团队做临行培训。

上课前半小时,刘援朝独自站在走廊尽头,望着窗外北京灰蒙蒙的天空,指尖夹着一支没点燃的烟,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。

教案就放在旁边的窗台上,第一页工整地写着“第一课:农业技术常用阿姆哈拉语及英语词汇”。这原本是他准备好的内容。

但他心里清楚,对于这群即将奔赴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,背熟“播种(????-zrat)”、“除草(???-aresha)”怎么读,远不如学会如何应对一个领了工资就消失的工人来得重要。

“讲,还是不讲?”他反复掂量。

不讲的理由很充分:

这群年轻人(以及几位老师傅)热情高涨,使命感爆棚。

现在给他们泼冷水,说你们要去的不是一片只需挥洒技术就能收获感激的热土,而是一个充斥着文化冲突、管理困境甚至有时让人哭笑不得的复杂场域,会不会太残忍?

会不会直接打击掉他们的积极性?万一有人因此打退堂鼓,项目受损怎么办?上头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散布负能量?

讲的理由更沉重:

他见过太多满怀理想主义情怀的技术专家,到了非洲后,被现实打得措手不及,甚至崩溃。技术使不上劲,人的问题却层出不穷。

轻则项目进度严重拖延,重则引发劳资冲突、甚至波及项目安全。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,对个人和项目都是巨大的伤害。

现在把他们保护在象牙塔里,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。短暂的积极性受损,总比到了现场才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,从而一蹶不振要强。

“积极性可以慢慢培养,但要是人到了那边因为准备不足而出事,或者项目黄了,那才是无法挽回的损失。”刘援朝掐灭了想象中的烟,深吸一口气,做出了决定:“讲!必须讲!哪怕被说成是泼冷水,也得把最真实、最残酷的一面剥给他们看。让他们带着清醒的认知上战场,总比让他们穿着‘皇帝的新衣’去丢人现眼强。”

他合上了那本写满词汇的教案,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。他不再想着如何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语言老师,而是决心扮演一个“排雷兵”的角色,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,为这群即将出征的同行者们,尽可能多地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隐形地雷。

于是,便有了那堂完全偏离原定计划,却让所有学员印象深刻、受益终生的“第一课”。他不是去打击积极性,他是要给这团热烈的火裹上一层耐烧的陶瓷外壳,让它既能燃烧,又能经得起现实的风吹雨打。

刘老师站在讲台前,看着术精英们摩拳擦掌,准备去非洲大干一场,传授技术,改变面貌。但他们中的许多人,可能对即将面对的文化和管理挑战一无所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