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大民富商苏半城 > 第310集:学徒手里的新账本

第310集:学徒手里的新账本(2 / 2)

林福生低头看着自己写的洋文,那些字母突然变得陌生起来。他想起刚进苏家那天,苏敬之领他去祠堂,指着供桌上的旧账本说:"苏家做生意,靠的不是账本有多清楚,是记在心里的本分。"

那天下午,林福生找老李头要了本旧账本。泛黄的纸页上,陈三的字迹歪歪扭扭,却处处透着认真。有几处明显的涂改,旁边都画着那个虫蛀叶子似的符号。翻到最后一页,他看见一行小字:"光绪八年冬,替张寡妇垫了当银五两,她儿子明年考秀才,记着提醒她来赎镯子。"

第二天,林福生的账本上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。洋文数字旁边,添了行小楷的注释:"王记米铺,李掌柜的小孙子生疹子,记着让药铺送两帖药膏。"在一笔绸缎庄的货款片小小的银杏叶。

苏敬之检查账本时,指尖在那片银杏叶上停了停,没说话,只是在旁边添了个更小的记号,像颗发芽的种子。

入秋时,林福生跟着苏敬之去乡下收粮。粮栈的老掌柜翻出本光绪初年的账册,说是陈三当年在这里记的。纸页都快散了,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有力,在一笔"赈济粮三千斤"

"那年闹蝗灾,"老掌柜眯着眼睛回忆,"陈小子天天守在粮栈,夜里就着油灯核账,说多记一笔,就多户人家能活命。"

林福生突然明白,那些账本上的符号,哪里是提醒,分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,一件件记在心里的事。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,在洋文记账法的空白处,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,旁边写着:"今日收粮,刘家村的王老汉说新米要晚熟半月,记着把他家的账往后延延。"

苏敬之站在他身后,看着那片银杏叶,嘴角慢慢扬起。风吹过粮栈的窗棂,带着新米的清香,像极了多年前那个夏天,陈三蹲在当铺门槛上,手里攥着那本画满符号的账本,眼里闪着光。

年底算总账时,林福生的账本成了苏家银号最特别的一本。左边是工整的洋文数字,右边是小楷注释,空白处画着各种符号——银杏叶、发芽的种子、小小的稻穗。苏敬之在最后一页添了个符号,像只展翅的鸟。

"这是啥意思?"林福生好奇地问。

"你三师伯后来去了关外,"苏敬之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"临走前说,账本记满了,就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可走得再远,心里的记号不能忘。"

林福生摸着那个展翅的鸟形符号,突然觉得那些洋文数字不再冰冷。它们像一串串脚印,印在苏家走过的路上,旁边的符号是路边的树,是天上的星,是记在心里的人和事。

大年初一那天,苏家祠堂供桌上摆了三本账册。最上面是林福生那本,中间是陈三的旧账,最,像一片生生不息的森林。

林福生站在祠堂里,看着苏敬之点燃三炷香,插进香炉。烟雾缭绕中,他仿佛看见三个不同年代的账本在对话,说着同样的话:记账记的是事,记着谁教你的,才不会忘了本分。

开春后,林福生开始学着用毛笔写账。他的小楷还很生涩,却一笔一划,透着认真。在账本的第一页,他画了个符号——左边是虫蛀的叶子,右边是银杏叶,中间是颗发芽的种子,像三代人站在一起,望着远方的路。

苏敬之检查账本时,在那个符号旁边,轻轻画了个圈,把三个记号都圈在里面,像个温暖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