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大民富商苏半城 > 第441集:暗室密谈

第441集:暗室密谈(2 / 2)

他抬起头,看向苏明远,语气严肃:“明远,你现在就去钱庄,让账房老刘把分号里那些‘不干净’的账目都找出来,尤其是跟军机处、跟王文韶有关的,一点都不能留。你亲自盯着烧,烧完后把铁炉里的灰烬倒出来,用清水冲干净,再埋到后院的菜地里——赵奎要是来查,绝不能让他找到半点把柄。”

苏明远点头应下,指尖攥得发白。他知道那些“不干净”的账目意味着什么,那是汇通钱庄能在山西票号里站稳脚跟的“秘密武器”,也是悬在苏家头顶的利剑。“爹,我这就去,老刘是咱们家的老人,靠得住,我会亲自盯着,绝不会出岔子。”说完,他转身就往外走,脚步比来时更急,棉鞋踩在石板上,发出“噔噔”的声响。

苏半城又转向李老三,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:“李老三,你明天一早去知府衙门,求见周大人。就说汇通钱庄愿捐五千两银子,助他修缮平遥的东城门——去年冬天东城门被大雪压坏了一角,他一直想修,却没凑够银子。你跟他说,只求他能‘秉公’应对外来的兵丁,别让人家随便闯进平遥城,惊扰了百姓。”

李老三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了苏半城的意思。五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,足够修缮东城门,还能剩下不少,周大人不可能不动心。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打鼓:“东家,周大人前两年跟王文韶有过往来,去年王文韶还帮他儿子在京城谋了个差事,他会不会……”

“往来归往来,利益归利益。”苏半城打断他的话,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着,发出“笃笃”的声响,“周大人是个聪明人,他知道平遥是他的地盘,要是赵奎带着兵丁在平遥胡来,坏了他的名声,丢了他的乌纱帽,王文韶可不会替他担着。你去的时候,带上去年王文韶派人在平遥强征粮税的账册副本,那上面有他心腹的签名——要是周大人犹豫,你就把账册拿出来,不用多说,他自然明白该怎么做。”

李老三眼睛一亮,连忙点头:“东家放心,我这就去准备。周大人要是识相,自然会站在咱们这边;要是不识相,那本账册,足够让他喝一壶的——强征粮税是大罪,要是捅到巡抚大人那里,他这知府之位怕是保不住。”

苏半城没再多说,只是拿起茶盏,又喝了一口。暗室里的烛火依旧摇曳着,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忽大忽小,像极了此刻变幻莫测的局势。苏夫人站在一旁,默默往炉膛里添着炭火,火光映得她脸上满是坚定——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她都会陪着丈夫,陪着这个家,陪着汇通钱庄,一起扛过去。

夜色渐深,暗室里的烛火燃了一支又一支,烛泪顺着烛台往下流,凝结成蜿蜒的蜡痕。三人低声商议着,从城防部署到钱庄的应对,从赵奎的性格弱点到周大人的可能反应,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。苏半城还特意叮嘱李老三,让他联络城门的守军校尉,许了五十两银子的好处,让校尉到时候“按规矩办事”,没有知府的公文,绝不放赵奎的人入城。

窗外的风声渐渐小了,天边泛起了鱼肚白,暗室里的烛火终于燃到了尽头,留下一地灰烬。苏半城站起身,推开暗室的门,清晨的阳光洒进来,照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,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。他回头看了一眼李老三,又看了看身边的妻子,声音不大,却像一颗定海神针:“该来的总会来,咱们做好准备,等着就是。只要咱们同心,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。”

李老三重重地点头,转身离开了老宅,他要赶在天亮前把账册副本准备好,还要去联络守军校尉。苏明远也从钱庄回来了,脸上带着疲惫,却眼神明亮:“爹,账目都烧干净了,灰烬埋到菜地里,还浇了水,就算有人挖,也找不到什么。”

苏夫人牵着苏半城的手,往堂屋走,手里还提着刚热好的粥:“累了一夜,先喝点粥垫垫肚子。不管怎么样,日子总得过下去,咱们一家人在一起,就不怕。”

三人走进堂屋,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落在八仙桌上,暖融融的。院外传来了小贩的叫卖声,是卖豆浆的,带着平遥清晨特有的烟火气。苏半城喝着热粥,看着妻儿的脸,心里的沉郁渐渐散去了些——他知道,这场与王文韶的较量才刚刚开始,但只要家人在,汇通钱庄在,他就有底气跟对方斗到底。

院角的老槐树下,几片叶子被风吹起,又轻轻落下,像是在无声地见证着这场即将来临的风雨,也见证着苏家一家人的坚守与勇气。平遥的天,亮了,新的一天开始了,而暗室里的谋划,已经为这场风雨埋下了伏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