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景深站在高处,手里拿着一张设计图。
这里曾经是城市的伤疤,如今,它将有一个全新的名字——“明心社区”。
这是他启动的“破茧城市计划”的第一个项目,一个专门为心理创伤康复者提供安居、就业和社交支持的综合性社区。
他亲自修改了数十稿设计图,只为确保社区里的每一扇窗户都能最大限度地迎接阳光。
奠基仪式上,他没有长篇大论,只是拿起铁锹,铲起第一捧土,对身边的项目负责人说了一句:“以前我建的是给少数人看的豪宅,现在,我要建的是给所有人住的家。”
在京城,最高立法机关的大门前。
顾承宇身着笔挺的西装,亲手递交了一份厚达三千多页的《关于推动“心理人权法案”的提案及证据汇编》。
在阳光下,他显得格外沉稳。
一位相熟的记者追上来,将话筒递到他嘴边:“顾律师,您为苏明玥小姐做了这么多,可以说,您是在为她一个人而战吗?”
顾承宇摇了摇头,目光望向远处庄严的国徽,声音平静而有力:“我不是为她一个人。我是为所有被堵住嘴巴、被夺走声音,却还在努力活着的人。”
记者注意到,他今天没有戴那枚刻着誓词的袖扣。
取而代之的,是他西装内袋里露出的一支钢笔,笔夹上用激光刻着两个小字——同行。
在首都国际机场的VIp候机室内。
叶小棠将一杯咖啡推到苏明玥面前,自己则换上了一身便装,少了平日的凌厉,多了几分告别的意味。
“调令下来了,即刻启程,去海牙。”她言简意赅地说道。
苏明玥点了点头,没有过多挽留。
她们都知道,彼此的战场不同,但方向一致。
临登机前,叶小棠从包里拿出一枚黑色的U盘,放在桌上,推了过去。
“这是‘启明计划’最后一名核心在逃人员的全部资料和最新位置。”她的眼神变得锐利如鹰,“他掌握着最原始的实验数据。”
她顿了顿,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:“下一次我们再见面,可能就是在国际法庭的证人席和公诉席上了。”
苏明玥紧紧握住那枚冰凉的U盘,仿佛握住了一把通往终极审判的钥匙。
她看着叶小棠,只说了一句:“到时候,我们一起传唤他们。”
数月后,破茧基金会新总部落成启用。
宽敞明亮的大厅中央,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双人雕塑。
两个女孩的青铜塑像背靠背站立,一个微微仰望着天空,似乎在追寻着光;另一个则低头俯视着脚下的大地,眼神沉静而专注。
底座上,一行隽秀的刻字熠熠生辉:“我们不是开始,是归来。”
苏明玥和苏明心并肩从雕塑旁走过,她们的影子在光洁的地面上拉长、交汇。
在总部的总控制室内,陆子轩戴着耳机,指尖在键盘上轻快地敲击着。
他习惯性地轻敲了一下耳麦,测试通讯频道。
这一次,回应他的不再是单一的女声。
一个清澈,一个沉稳,两个声音完美地叠加在一起,汇成一句承诺:“我在。”
在城市的另一端,顾承宇站在尚未完工的公益法务中心巨大的落地窗前,俯瞰着脚下的车水马龙。
在远郊的工地上,林景深戴着安全帽,正在仔细检查“明心社区”一期工程的墙体质量。
在万米高空之上,叶小棠乘坐的航班正平稳地飞越亚欧大陆的分界线。
所有人都清楚,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结束了。
但是,她们的声音,才刚刚开始响彻整个世界。
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,一间灯光昏暗的先锋艺术工作室里。
巨大的高清屏幕上,正反复播放着一段来自联合国频道的录像。
画面被定格、放大,然后以每秒数帧的速度慢放。
一个年轻的亚裔女子站在全球瞩目的讲台上,她用力折断了一枚象征着过去的工牌。
“咔嚓——”
编辑台前,一个看不清面容的人影喃喃自语,语气中带着一种发现稀世珍宝般的狂热与痴迷:
“不,这不仅仅是新闻……看看这双手,看看这个瞬间的光影和决绝……这里面,藏着一个时代的力量。”
他伸出手指,轻轻触碰着屏幕上那双骨节分明的手,仿佛在触摸一件即将诞生的艺术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