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片乌云,像一块沉重的铅锭,压在城市上空,也压在所有关心这场官司的人心头。
苏明玥的办公室里,空气凝滞如冰。
律师函的电子版在屏幕上闪烁着冰冷的白光,每一个字都透着精心设计的傲慢与挑衅。
“心理声纹比对”“诱导性取证”,对方的律师团显然经验老到,他们不直接否认录音内容,而是从程序的合法性与证据的科学性这两个最刁钻的角度,试图将这把刺向苏氏集团心脏的利刃,变成一团废铁。
顾承宇的电话几乎在同一时间打了进来,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:“他们这是在拖延时间,同时在舆论上把水搅浑!心理声纹比对?这是想把客观证据主观化,让法官陷入技术细节的泥潭!”
苏明玥却异常平静,她的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敲击着,仿佛在弹奏一首序曲。
她没有反驳,甚至没有在电话里与顾承宇讨论对策,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承宇,帮我个忙。把林景深叔父,苏启山,近二十年来所有能找到的公开演讲、采访、会议发言的视频和音频,全部调取出来,清晰度越高越好。”
顾承宇一愣,随即明白了什么,声音里陡然升起一股兴奋:“你是想……”
“他们要科学,我就给他们最前沿的科学。”苏明玥的声音里没有丝毫波澜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她挂断电话,屏幕上已经跳出一个复杂的软件界面,标题是“认知波动模型(CVM)”。
这是她和陆子轩联手开发,原本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情绪分析的辅助系统,其核心算法能够穿透语言的伪装,直达语音基频最细微的抖动,捕捉情绪在声带上留下的真实烙印。
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,苏明玥的办公室灯火通明。
海量的数据如洪流般涌入模型,CVM以前所未有的算力高速运转着。
屏幕上,苏启山二十年来的声音被分解、重组、标记、比对。
从意气风发的青年企业家,到老谋深算的一方巨头,他的声线在变,语速在变,但某些在特定情绪下——如愤怒、恐惧、谎言——的基频特征,却像DNA一样稳定。
最终,一张错综复杂却又规律清晰的“声纹人格图谱”生成了。
图谱上,代表“欺骗”与“高压”的红色区域异常醒目,其特征峰值与那段关键录音中的声纹波动完美重合。
苏明玥亲自将这份长达三十页的分析报告打印出来,附在了补充证据清单的首页。
她没有写任何辩驳的法律意见,只用一支红笔,在报告的标题下写了一行字,然后让助理送往法院。
那行字是:“你们要的科学,我给你们。”
几乎在苏明玥埋首于数据海洋的同时,另一场风暴正在互联网上掀起。
苏明心发起的“百人共述计划”直播,像一颗引爆社交媒体的核弹,无数被遗忘的角落里,相似的血泪故事被唤醒。
然而,巨大的共情力量之后,是同样巨大的反噬。
一夜之间,一个名为“真相挖掘机”的账号发布了一系列所谓的“独家爆料”。
其中最致命的,是一张伪造得极其逼真的童年精神科病历截图,患者姓名赫然是“苏明心”,诊断结果是“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人格分裂”。
帖子下的评论区瞬间沦陷:“原来是个疯子在带节奏!”“一个精神病人的话,有什么可信度?”“这种人不具备公开发言的资格!”
脏水,以数据和图片的形式,精准地泼向了这场运动的核心。
他们的目的很明确:摧毁苏明心的公信力,瓦解刚刚凝聚起来的幸存者联盟。
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,公关团队的电话被打爆,所有人都建议苏明心立刻删帖、辟谣、发律师函。
苏明心却看着那张伪造的病历,沉默了许久,然后摇了摇头。
她没有删帖,甚至没有关闭评论区。
她打开自己的社交账号,发布了一个名为“我即我证”的行动倡议。
“他们说我不是我,他们用一张伪造的图片,试图否定我的存在。那么,就让我们所有人,用最真实的方式,证明我们是谁。”
她邀请所有参与“百人共述计划”的幸存者,以及更多感同身受的人,拍摄一段十秒的短视频:左手举着自己的身份证,右手举着一张自己的童年照片,对着镜头清晰地说出:“我不是一串数据,我不是一个病例,我是我自己。”
倡议发出的瞬间,响应如星火燎原。
第一个上传视频的,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他举着泛黄的黑白童年照,声音颤抖但坚定。
紧接着,是教师、是工人、是程序员、是家庭主妇……一张张面孔,跨越年龄、性别和地域,汇聚成一股无法被忽视的洪流。
四十八小时内,“#我不是备份”的话题标签阅读量冲破十亿。
整个社交平台被这些真实而勇敢的面孔刷屏,那张伪造的病历截图,被淹没在亿万真实数据的汪洋大海之中,显得无比渺小和可笑。
平台官方主动下场,依据海量用户的举报和后台数据关联,一次性永久封禁了包括“真相挖掘机”在内的三百余个黑产账号。
深夜,苏明心在基金会的日志本上,写下了当天的最后一句话:“他们用数据抹杀我们,我们就用数据重生。”
风暴的中心,林氏集团顶层。
林景深的面色比窗外的乌云还要阴沉。
他看着手中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“记忆修复中心”的施工图纸,最核心的安防系统和内部结构图,被人泄露了出去。
他没有声张,而是让技术团队从最细微的服务器访问日志开始倒查。
线索像一条隐藏在深水中的毒蛇,蜿蜒曲折,最终指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——一家由他叔父林启正私人资助的心理诊所。
更深入的调查让他遍体生寒,这家诊所,正是当年为苏明玥等人开具“治疗”药物的三名前精神科医生的挂靠单位。
他们早已被吊销了执照,却在这里,成了林启正的“私人顾问”。
收买、伪证、泄密……一张横跨二十年的罪恶网络,清晰地展现在林景深面前。
他没有选择立刻报警,那只会打草惊蛇。
他不动声色,让助理以一个利润丰厚的“高端康养社区地产合作”项目为诱饵,分别向那三名医生发出了闭门会议的邀请。
会议室里,气氛“融洽”。
林景深亲自为三人倒上顶级的大红袍,言语间满是合作的诚意。
当话题从地产规划“自然而然”地聊到高端客户的心理健康需求时,林景深仿佛不经意地叹了口气:“说起来,三位老师是这方面的权威。我最近也遇到个麻烦事,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,当年情况和苏家那个丫头差不多,现在留下了不少后遗症。真不知道当年的医生是怎么想的,用药那么大胆。”
贪婪和虚荣让三人放松了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