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5章 新生不请自来(2 / 2)

一名资深法制记者走到顾承宇面前,他指着那些复杂的波形图和数据流,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:“顾教授,我很敬佩你们的工作。但从法律角度讲,这些……真的能算是科学证据吗?”

顾承宇闻言,没有直接回答。

他微微一笑,目光越过记者,望向不远处一位正在凝神观看波形图的中年男人。

“那位是市高院的张法官。”

记者的镜头立刻跟了过去。

“三个月前,”顾承宇的声音清晰而沉稳,“张法官主审的一起家暴案中,施暴方律师以被告‘长期遭受精神压抑导致激情犯罪,应视为精神失常’为由进行辩护。而张法官,正是采纳了受害者在‘声音树’中的一段录音,结合这段与之对应的脑波认知图谱,证明了她在暴力发生时,意识清醒,逻辑链完整,但情绪表达通路被长期、系统性的语言暴力所抑制。最终,他驳回了‘精神失常’的辩护。”

顾承宇转回头,笑容温和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这位记者先生,你问这算不算科学证据?我想说,科学,在沉默了一个世纪之后,终于学会了如何去听懂一个人的心跳,和她说不出的话。”

在同一时刻,城市的另一角,林景深正在进行一场更为彻底的交接。

“明心司法监督基金”的控制权,被他完整地移交给了由十名不同案件的幸存者组成的理事会。

他们中有律师,有会计师,有曾经的受害者,如今的监督者。

交接仪式的最后,林景深从怀中取出一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,交给了新任的执行官,一个在“情感矫正营”案中幸存下来的年轻女孩。

“这是‘记忆修复中心’地下档案室的钥匙。”林景深的声音平静无波,“从今天起,它属于你们。”

女孩接过钥匙,手在微微颤抖:“林先生,里面……”

“里面没有秘密,”林景深打断了她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幸存者,“只有还没有来得及被讲述的故事。去吧,让它们被听见。”

说完,他转身,没有丝毫留恋地向门口走去。

在他身后,他听见那个女孩,用一种近乎朝圣的、轻微颤抖的声音,读出了最顶层一个档案盒上的标签。

“档案编号:M-01。归属人:苏明玥&苏明心。状态:存活。”

林景深的脚步没有停下,只是嘴角,不易察觉地向上弯了一下。

万里之外,欧洲。

叶小棠在国际刑警总部的办公室里,签下了自己名字的最后一笔。

辞呈递交,她亲手将“清源行动”跨国追缴部分的所有资料,打包成一个加密硬盘,交给了面前一脸崇拜的年轻女警。

“叶组长,你真的要走吗?”女警满眼不舍,“我们都需要你。接下来……你打算去哪儿?”

叶小棠脱下穿了多年的制服外套,换上便装,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。

她回过头,对着后辈露出一个明媚的笑容:“去听一场‘织光讲堂’的在线课。听说这周的主题,是如何原谅自己。”

回国的航班落地,手机开机的一瞬间,一条加密语音消息弹了出来。

来自一个她以为永远不会再联系的号码——陈昭仪。

叶小棠犹豫了片刻,点开。

没有长篇大论,没有解释或道歉,只有一个词,两个字,却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。

“姐姐。”

叶小棠猛地停下脚步,机场的人潮汹涌,她却什么也听不见了。

她立刻回拨过去,电话几乎是秒接。

那边没有说话,但叶小棠清晰地听见,在电话的背景音里,有人正在用吉他,轻轻地,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一段旋律。

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,镌刻在灵魂里的旋律——“声音树”收录的第一段有效录音,那个女孩在绝望中哼出的歌。

是夜,织光联盟总部顶层,苏明玥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件,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。

她关掉办公室所有的灯,准备离开。

就在她转身的瞬间,落地窗外的露台上,那棵作为“声音树”原型基,由她和陆子轩亲手种下的白桦树,忽然毫无征兆地,亮起了柔和的白光。

她心中一动,推门走了出去。

夜风微凉,树下的感应音箱里,传来了一段全新的,从未有过的录音。

不是幸存者的求助,也不是民众的祝福。

是一个男人的声音,低沉,清晰,带着一丝笑意,仿佛就在她的耳边。

是陆子轩。

“十年前,在天台上,你对我说,‘我想活着’。”

“现在,你看,”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温柔,“全世界,都在跟着你说。”

苏明玥抬起头,望向脚下这座被万家灯火点亮的城市,眼眶瞬间湿润。

也就在这一刻,她的个人终端,以及全球数以万计的“织光信标”公共节点,同时收到了一条来自最高权限的匿名广播消息。

消息只有一句话,却像一道划破天际的闪电,撕裂了沉默的夜空。

“这一次,我们自己写结局。”

苏明玥笑了,发自内心地,释然地笑了。

她没有回复,只是收起终端,转身,毫不犹豫地走入身后深沉的夜色。

凰已展翼,新生不请自来。

然而,她不知道的是,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酝酿。

年度评估会后的第三日,一个寻常的下午,一份来自司法部办公厅的加密急件,绕过了所有常规流程,被专人直接送到了苏明玥的办公桌上。

信封厚实,没有任何多余的标识,只有一个鲜红的“密”字。

拆开信封,里面是一份措辞严谨的函件。

开头并非表彰或问询,而是一句开门见山的提议。

“鉴于‘心理人权法案’的初步成功及‘织光联盟’的技术实践,为更有效应对新型精神领域犯罪,司法部经审慎研究,兹提议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