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科幻次元 > 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 > 第537章 他们怕的不是我们,是你们开口

第537章 他们怕的不是我们,是你们开口(2 / 2)

一瞬间,整个会场死一般的寂静。

那78%的数字,像一个巨大的耳光,无声地扇在“标准化”三个字上。

主持人脸色煞白,他几乎是扑向讲台,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。

他慌乱地去按顾承宇的翻页器,想要直接跳到“致谢”页面。

然而,忙中出错,他多按了一下。

投影屏幕猛地一闪,切换到了PPT的附录页。

那一页,没有图表,没有标题,只有一整面密密麻麻的文字,像一片由代码和词汇组成的黑色森林,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
那是——“被拦截录音关键词统计表”。

“姐姐”、“后悔”、“不是我自愿的”、“救救我”、“他们说这是治疗”、“北山”、“光圈”、“骗局”……成百上千个被系统从无数哭喊和求救中剥离出来的词汇,被冷冰冰地陈列在那里,组成了一幅沉默而狰狞的画卷。

主持人彻底僵住了,会场里,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。

叶小棠在小面馆里吃完了第三碗牛肉面。

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给蒸腾的热气镀上了一层金边。

她像前两天一样,将一张折叠好的餐巾纸压在碗底,起身离开。

纸巾上只有六个字:“我记得你姐姐。”

这家面馆是“北山点转运清单”上第三个名字——赵小芸的妹妹开的。

叶小棠没有去接触任何官方记录

她连续来了六天,吃了六碗面,留下了六张一模一样的纸巾。

店主是个沉默寡言的年轻女人,从不多看她一眼,也从不回应。

第七天清晨,当叶小棠再次坐到老位置时,店主端上面来,却没有立刻走开。

她擦了擦手,盯着叶小棠的眼睛,突然开口,声音沙哑:“你是来找证据的吧?”

叶小棠摇了摇头,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:“我是来找人的。”

不是找定罪的证据,而是找一个活生生的人,存在过的痕迹。

店主定定地看了她许久,眼眶慢慢红了,转身走进了后厨。

那天晚上,面馆破天荒地没有打烊。

店主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,翻出了一张藏了五年的、已经微微泛黄的照片。

她用胶带,仔仔细细地将照片贴在了面馆的玻璃门上,旁边用马克笔写了一行大字:“寻人:赵小芸,女,2023年9月于北山疗养院失踪,失踪时身穿蓝色连衣裙。”

这是一个迟到了五年的,公开的悼念。

第二天清晨,当叶小棠再次来到面馆门口时,脚步顿住了。

那张照片

野花下,压着一张字条,字迹歪歪扭扭,像个孩子写的。

“她最后在疗养院唱过歌,我听见了。”

苏明玥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,一条条加密信息汇入数据流。

她敏锐地监测到,那段经过特殊处理的“冥想音频”,正在一个意想不到的群体中悄然传播——公务员。

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,在各种私密的同学群、老乡群里转发,并心照不宣地标注着同一句话:“听懂的别说话。”

沉默的联盟在体制内部形成了。

“我们不能再往里面加东西了,”陆子轩提醒她,“任何新的内容,都可能成为被追踪的引线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苏明玥的目光深邃,“我们不‘加’,我们只‘听’。”

一个名为“语音共鸣测试”的微信小程序,在陆子轩的手中迅速成型。

它的界面非常简洁,宣传语是“测测你的情绪稳定性,一分钟语音自测”。

用户只需要念一段无关紧要的文字,系统就会“分析”出其情绪状态。

这看上去,就像是市面上无数个烂大街的心理测试。

但它的核心,却是一个巨大的声纹比对数据库。

数据库里,储存着“声音树”计划启动以来,所有被拦截、被加密、被标记为“后悔签署”的私密录音的声纹片段。

这个小程序,以“公益心理健康筛查”的名义,被精准地投放在了几个用户群体高度重合的体制内论坛和公众号上。

三天之内,417人匿名参与了测试。

其中,89人的声纹触发了数据库的内部匹配。

测试结束后,这89名用户的手机屏幕上,没有显示任何“情绪分析报告”,只弹出了一行简短的、黑色的宋体字:

“你不是一个人。如果你想留下名字,这里有一个盒子。”

文字下方,是一个可以输入文字的匿名提交框。

夜深了,苏明玥的电脑前,那个“盒子”里,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一些名字的缩写,地名,或是仅仅一个“我”字。

突然,一个从未见过的匿名ID,没有留下任何文字,而是直接上传了一段完整的、长达七分钟的录音。

录音里,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,疲惫、沙哑,却异常清晰。

她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乡镇妇联干部,如何被上级要求带头签署一份关于推广“新型身心疗愈中心”的“共建协议”,又如何被当作“榜样”,去挨家挨户地劝说辖区内的其他女性“自愿加入”那个被美化成天堂的“织光”疗养院。

录音的最后,她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对着虚空说:“我知道这段话永远也传不出去。我签了字,我对不起她们。但至少,我说过了。”

这段录音,像一颗沉入深海的炸弹。

苏明玥没有转发,没有回应,甚至没有在任何一个群组里提及。

她只是做了一个操作。

她将这段七分钟的音频,设置为“声音树”网站首页的默认播放曲目,持续24小时。

任何一个知道这个隐秘网址的人,点开链接,听到的不再是风声雨声,而是这个女人绝望的自白。

第二天清晨,天光微亮。

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全国十七个城市的公园里、地铁站口、中学校门前,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小规模的“晨读”活动。

人们没有举标语,没有喊口号,只是拿着手机或打印出来的纸,用一种平静的、克制的语调,齐声朗读着。

他们朗读的,正是那名妇联干部的录音文字节选。

“……他们说,这是为了我们好。他们说,沉默是金,服从是福……”

朗读声汇聚在一起,像清晨的薄雾,无声地弥漫开来。

苏明玥站在高楼的窗前,俯瞰着这座刚刚苏醒的城市。

风从窗缝里吹进来,吹动了桌上的一叠文件。

她轻声说,像是在对风说,也像是在对整个世界说:

“他们怕的从来不是我们——是你们,终于敢开口了。”

风起,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,像无数人的低语汇成的潮水,正从地平线上,缓缓涌来。

这股潮水,淹没了一切喧嚣,也冲刷着每一个人的内心。

苏明心刚刚结束了一场线上会议,讨论如何将《讲台另一侧》的影响力进一步转化为对教师群体的实际支持。

她感到一丝疲惫,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实的希望。

就在这时,助理敲门进来,将一封信放在她的桌上。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一封手写的信件显得如此格格不入。

信封是普通的白色信封,没有署名,只写着她的名字和办公室地址。

字迹有些稚嫩,但每一笔每一画,都透着一股倔强的、不肯回头的力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