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0章 我们不站C位(2 / 2)

这种心照不宣的沉默,比任何严厉的禁令都更说明问题。

反抗,已经用一种他们无法公开扑灭的方式,在校园里扎下了根。

与此同时,叶小棠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加密邮件。

邮件来自她挑选的那十位“记忆卡牌”游戏的高中生顶级玩家之一。

距离她将那份医生女儿给的名单残页,拆解成一道道复杂的线索谜题寄出去,刚好一周。

她原本的附言是:“如果你们能拼出三个名字,我就告诉你们下一步。”

打开邮件,附件是一个解密文档,里面不仅拼出了三个名字,而是五个。

文档的末尾,是五个学生的联名署名,以及一句急切的追问:“叶老师,这五个人我们查了,三个人已经过世,两个还在世,但家人都讳莫如深。我们能去找他们的家人聊聊吗?我们该怎么做?”

叶小棠看着屏幕上那句“我们能……马”,仿佛看到了五张焦急而充满正义感的年轻脸庞。

她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敲下了一行回复,想了想,又删掉了几个字,最后只剩下最精炼的一句。

她回信道:“你们已经开始了——别等我的批准。”

发送。

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这不再是她的个人行动,而是一个正在自我繁衍的网络。

她撒下的不是指令,而是火星。

这些散落各处的火星,正被一股无形的风吹向同一个数字世界——苏明玥的“声音树”。

近来,“声音树”后台新增的匿名录音中,出现了一些特别的杂音。

它们不再是来自家庭、职场或公共空间的压抑,而是来自体制内部。

声音被刻意压得很低,像贴着手机话筒的耳语,背景里甚至能听到文件翻页和键盘敲击声。

“每天都要写思想汇报,写得不够积极还要被谈话。”

“那个忠诚协议,他们说不签就是思想有问题,以后晋升就别想了。”

“开会的时候,我跟领导提了个不同意见,后来被叫到办公室,让我‘端正态度’。”

苏明玥没有给这些录音打上任何特殊标记,也没有向任何人转发。

她只是让陆子轩写了一个小程序,将这些来自体制内的低语,提取出来,处理成几乎无法分辨的“背景音轨”,以极低的音量,随机嵌入到那些公开分享的、用于放松和助眠的冥想音频包里。

比如,一段名为“林间溪流”的白噪音里,可能会夹杂着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:“不签……就是不忠诚。”

几天后的一个下午,某市机关单位的一位年轻公务员,正戴着耳机听着“海浪助眠曲”午休。

在海浪拍岸的间隙,一个模糊不清的男声突然钻进他的耳朵:“……每天都要写思想汇报……”

他猛然惊醒,摘下耳机,心脏狂跳。

那声音……那语气……太像他隔壁办公室的科长了!

他以为是幻听,又倒回去重放了一遍。

没错,就在海浪声的最低谷,那句话像幽灵一样再次飘过。

他瞬间出了一身冷冷汗。

这不是幻觉。

他立刻截取了那段音频,发到了一个只有几个信得过同事的私密小群里,附上一句话:“你们听听这个,15秒到17秒之间,是不是都这样?”

群里沉默了半分钟,然后,像炸开锅一样,信息一条条弹了出来。

“卧槽!我听到了!”

“这……这是哪儿来的?”

“这不就是我们每天在干的事吗?”

深夜,当城市陷入沉睡,苏明玥的后台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ID上传的特殊视频。

没有定位,没有标签。

视频画面有些摇晃,似乎是手机拍摄。

镜头对准了一间简陋的乡镇干部办公室,一个面容疲惫的中年男人,独自坐在桌前,借着台灯的光,一字一句地朗读着那封曾经在网络上昙花一现的“第一封没敢发的信”。

他的声音不高,带着浓重的口音,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。

读完,他没有说话,而是对着镜头,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。

他拿出一封泛黄的信封,说:“我这里,也有一封。在我抽屉里,藏了整整十年了。”

他没有上传信件的内容,只是划着一根火柴,将那封承载了十年沉默的信点燃。

火光映亮了他布满沟壑的脸。

他一言不发,静静地看着信纸在小小的烟灰缸里蜷曲、变黑,最终化为一撮灰烬。

镜头跟着一缕青烟,拍下灰烬被窗外的夜风卷起,飘散在黑暗中的过程。

视频到此结束。

苏明玥怔怔地看着屏幕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动。

她没有为视频添加任何标题或说明,直接将其设置为了“声音树”网站的首页轮播视频。

第二天清晨,她被电脑系统的一连串提示音唤醒。

她走过去一看,后台的上传日志里,赫然出现了十七条新的视频。

她点开缩略图,无一例外,全都是在不同环境下,用不同方式,默默烧掉一封信的“烧信仪式”。

一个年轻女孩在大学宿舍的阳台上,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写满字的日记。

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在自家的院子里,将一叠旧信纸扔进了火盆。

他们互不相识,却在用同一种无声的语言,宣告着同一种决绝。

苏明玥走到窗边,推开窗户,清晨的微风拂过她的脸颊。

她看着窗外随风轻摇的树叶,它们的样子,像极了视频里那些缓缓升起、即将飘向四面八方的灰烬。

她轻声对自己说:“我们不是火种——我们是风。”

这阵风,正变得越来越大。

它吹过了论坛,吹过了校园,吹过了机关大院。

那些被风卷起的灰烬、声音与故事,在数字世界里汇聚、碰撞,形成了一股奇特的、无法被简单定义的舆论暗流。

在某些庞大信息流的监控后台,一些原本毫不相关的关键词——“疯子”、“烧信”、“稳定画作”、“匿名录音”——开始以一种不合逻辑的频率同时出现,并指向同一个模糊的现象。

这股暗流,像地壳下积蓄的能量,虽然还未引发地震,但地表的监测仪器上,指针已经开始悄然偏转,吸引了那些最敏锐的、以追踪地壳运动为职业的人的注意。

一个巨大的故事,正在浮出水面,等待着它的第一位讲述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