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三点,临时电网运行满七十二小时。系统日志显示,供能模块累计输出稳定电力14.7万千瓦时,故障率为零。市政部门发来确认函,同意将“蓝脉计划”纳入下一阶段重建供电方案。
林晚在回执上签了字,笔尖顿了顿。
她没写“执行顺利”,也没写“按计划推进”,只写了两个字:继续。
签字笔放下时,桌面轻微震动了一下。她没在意,以为是楼下车流。但三秒后,震动又来了,更短,更急,像地底有东西轻轻敲了下。
她抬眼看向终端。供能曲线依旧平稳,残渣样本的波动频率也未异常。但她的手指已经搭上了“心灵洞察之镜”的启动键。
没立即使用。
她转身打开离线终端,调出地下微震监测图。过去一小时,城南断裂带的三号井记录到一次0.1级震动,持续时间0.8秒,波形特征与残渣共振频率吻合度91.3%。
有人在试。
不是第一次了。
她站起身,走到档案柜前,抽出一份标着“管网维护计划”的文件。翻到第十三页,她在三项例行检查项后加了一条备注:增加夜间巡检频次,重点监测Z轴深度波动。
笔尖划过纸面,发出沙沙声。
苏悦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新打印的数据表。
“刚出来的。”她说,“残渣质量减少速率比昨天快了0.001%。”
林晚接过纸,指尖在最后一行数字上停住。
不是加速。
是响应。
她把纸放回桌上,走到窗边。天快黑了,新区的灯又亮了一些。她看见几个孩子在楼下空地跳格子,笑声断断续续传上来。
她解开了衬衫最上面一颗扣子,呼吸放慢。
七十一小时。
倒计时还在走。
她拿起电话,拨通工程组。
“把b区三号探针的采样频率调到最高。”她说,“从今晚开始,每十五分钟记录一次。”
电话那头应了声“明白”。
她挂断,转身时,看见苏悦还站在原地,手里攥着那张数据表。
“你去休息吧。”林晚说,“接下来的事,我来盯。”
苏悦迟疑了一下,点头走了。
办公室安静下来。林晚坐回椅子,打开加密终端,输入三组坐标参数。屏幕闪了下,弹出连接成功的提示。
她盯着那串数字,手指悬在确认键上。
就在这时,终端突然震动了一下。
不是系统提示。
是物理震动。
她低头看桌面,笔筒里的签字笔轻轻晃了下,然后停下。
她抬头,窗外,一盏路灯突然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