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时砂遗楼 > 第769章 时空文化交流活动的丰富多彩

第769章 时空文化交流活动的丰富多彩(1 / 1)

仲夏的1967年上海人民广场,阳光洒在临时搭建的木质戏台上,台下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市民。随着一阵清脆的锣鼓声,1913年的民俗表演队身着绣有云纹的传统服饰,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戏台——这场“跨时空民俗展演”,是时空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1913年传统艺术首次在1967年大规模亮相。

首先登场的是“序能皮影戏”,艺人老周操控着皮影人偶,在白色幕布后演绎“地脉守护”的故事。幕布上,身披序能符文铠甲的“守护者”挥动桃木杖,淡青色的光影随着杖尖流转,仿佛真的唤醒了地脉能量。台下的小朋友们看得入迷,指着幕布上的皮影人偶欢呼:“那个叔叔好厉害!能召唤光!”一旁的家长李女士拿出手机拍摄,笑着对身边的朋友说:“之前只在纪录片里见过皮影戏,没想到现场看这么精彩,还融入了时空元素,太有创意了!”

皮影戏结束后,1913年的舞龙队登场。十条彩龙在队员们的操控下,伴随着传统鼓点盘旋舞动,龙身镶嵌的LED灯珠在阳光下闪烁,既保留了传统舞龙的气势,又增添了现代科技感。当彩龙围成“时空同心”的造型时,台下掌声雷动,不少市民跟着鼓点拍手叫好。舞龙队队长阿明擦了擦额头的汗,对前来问候的江浅说:“之前还担心1967年的市民不喜欢传统表演,现在看到大家这么热情,我们特别开心!以后还想把更多1913年的民俗艺术带过来,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。”

与此同时,1938年的战时故事正通过纪录片的形式,在三个时空同步播放。在1913年的序能学堂,学生们围坐在投影幕布前,观看纪录片《烽火中的守护》——影片记录了1938年的士兵们在抵御敌军与混沌能量时的英勇事迹,画面中,战士们冒着炮火修复防御工事,医护人员在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,一幕幕感人场景让学生们眼眶湿润。

纪录片播放结束后,1938年的老战士赵爷爷通过跨时空通讯设备,与1913年的学生们视频连线。“当时我们没有先进的设备,全靠双手和勇气守护家园,”赵爷爷指着屏幕上的照片,“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,一定要珍惜和平,把咱们的精神传承下去。”学生阿明站起来,郑重地说:“赵爷爷,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,既要守护好传统文化,也要像你们一样,为保护家园贡献力量!”这样的观影交流活动,在三个时空引发了强烈共鸣,不少人在看完纪录片后,自发组织“和平纪念活动”,缅怀先烈,珍视当下的和平生活。

1967年的现代艺术展览,则为1913年的古老城镇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。在1913年京城的一处古庙里,“时空现代艺术展”正在举行,展览汇集了1967年艺术家创作的绘画、雕塑、装置艺术等作品,每一件都融入了时空元素与跨文化理念。

在展厅中央,艺术家林晓的装置作品《序能共生》格外引人注目——作品用1913年的桃木搭建框架,内嵌1967年的透明亚克力板,板上用激光雕刻着地脉能量流图谱,阳光透过亚克力板,将图谱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,随着光线变化不断流动。1913年的学者周先生站在作品前,仔细观察着光影的变化,感慨道:“没想到现代艺术能这样诠释地脉序能,既新颖又有深度,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。”

展厅的另一角,1967年的画家陈默正在现场创作“时空融合水墨画”。他用传统水墨技法勾勒1913年的古建轮廓,再用丙烯颜料绘制1967年的科技元素,画面中,古寺的飞檐下悬挂着量子通信卫星模型,石板路上行走着佩戴序能设备的行人,传统与现代在画卷中完美融合。围观的市民们纷纷驻足,1913年的手工艺人王师傅说:“我一辈子做木雕,总觉得传统手艺不能变,现在看了陈老师的画才明白,传统也能和现代结合,以后我也要在木雕里加入新元素,让老手艺焕发新生。”

随着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,更多创新形式的文化活动陆续开展:1913年与1967年的艺术家联合创作“时空主题春联”,用传统书法书写现代祝福语;1938年的战地歌手与1967年的音乐人合作,将战时歌谣改编成流行歌曲;三个时空的孩子们共同绘制“时空和平长卷”,用画笔描绘对未来的美好期许。

江浅在参观1913年的现代艺术展时,看着人们在展品前热烈讨论、相互交流的场景,心中充满感慨:“时空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‘展示’,而是不同文化的‘对话’与‘共生’。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时空的了解与友谊,更激发了文化创新的活力,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。”

夕阳西下,1913年的古庙里,展览仍在继续,灯光透过展品,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;1967年的广场上,民俗表演的余韵还在市民们的口中流传;1938年的纪念馆里,人们仍在为纪录片中的英雄事迹感动。不同时空的文化,如同一条条溪流,在交流中汇聚成江河,滋养着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,也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无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