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中武洲的行动采取了另一种方式。虞国陆军第7特种作战旅包围了“清水河谷聚居区”,用扩音器向区内广播:“联邦将发放新的种子与农具,所有成年土着需在两小时内到中心仓库集合登记。”
约三千名土着在联邦军的监视下进入仓库。仓库内早已被改造过,通风口被秘密接入管道,门窗内侧加装了密封条。当最后一名土着进入后,特种作战旅士兵关闭大门,从外部启动了释放装置。无色无味的芥子气通过管道注入,在密闭空间内迅速扩散。
仓库外,士兵们隔着观察窗记录着内部反应:最初是咳嗽与皮肤发红,随后出现呼吸困难与抽搐,最终在一小时内归于死寂。全程无枪声,无反抗,只有监测仪器上不断攀升的毒气浓度数值。
东武洲的行动则结合了两种手段。针对沿海的分散村落,飞艇投放病菌后,地面部队再用火焰喷射器处理可能残留的病原体。
针对内陆的大型聚居点,则先以“分发物资”名义诱集人群,再释放神经性毒剂。整个过程高效且残酷,每个行动单位都配备了生化检测员,确保清除区域的毒素浓度降至“安全阈值”以下后,才会转移至下一个目标。
消息传回联邦各国时,反应各异。越国、宁国等国试图通过外交渠道质询,却被虞国外交部以“涉及军事机密”挡回;明国、扬国则保持沉默,他们从驻武洲的观察员那里得知,虞国军队使用的武器“绝非常规弹药”。
洪州共和国虽提出抗议,但在虞国展示的“防护装备技术参数”面前,最终选择了默认,这份参数显示,虞国的生化防护水平已远超联邦现有认知水平,任何冲突都将得不偿失。
行动进行到第二十三天,中武洲的“黑森林聚居区”出现了最后的抵抗。部分土着察觉不对,试图突破联邦军的警戒线逃亡。
但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荷枪实弹的士兵,还有空中投放的病菌。逃亡路线上的水源被预先污染,沿途的植被沾染了持久性毒剂,最终无一人成功突围。
六月十五日,虞国驻武洲行动指挥官向联邦总部递交《清除行动总结报告》:
目标区域为227个聚居区,涉及土着人口约3318万,生物武器512次,化学武器515次,完成度100%,对联邦军队无损伤,已完成初步消毒,建议两年内禁止进入核心区域。
报告附件的航拍照片显示,曾经的聚居区已空无一人。房屋完好,农具整齐地靠在墙边,甚至晾晒的衣物还挂在绳上,但街道与广场上,空无一人,整个中、北、东武洲的平原地带,彻底沦为寂静的“无人区”。
当最后一艘虞国战舰驶离武洲海域时,朱昭熙收到了前线的加密电报:“任务完成,无一遗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