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得让虞国把这东西禁了。"车间组长周秀莲把传单拍在桌上,"咱们去玄中城请愿,要求他们不能再用这种武器。"这个提议迅速得到响应,当天就有三千多名工人在请愿书上签字,要求"限制毁灭性武器"。
民间的恐慌很快转化为有组织的行动。越国的"和平促进会"、宁国的"民生保障会"、明国的"乡绅联盟"等团体相继成立,核心诉求高度一致。
要求虞国公开生化武器的技术细节,承诺永不用于内战,建立国际监督机制限制其使用。这些组织的成员涵盖了工人、农民、商人、士绅等各个阶层,甚至有退役军官加入,提供专业建议。
玄中城的联邦议事大厅外,连续三个月聚集着请愿人群。他们举着"禁绝无声杀戮"的木牌,每天定时集会,宣读《反生化武器宣言》。
与以往不同,这次请愿秩序井然,无人冲击官府,只是派代表与各国驻玄中城办事处交涉,要求将"武器限制"纳入联邦议会议程。
联邦各国的议会被迫回应。越国议会以"紧急提案"形式通过《生化武器管控议案》,要求"所有联邦成员不得研发、储存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"。
明国的都察院则上奏皇帝,建议"联合六大强国,与虞国谈判,划定武器使用红线";宁国的商会甚至威胁"若不限制,将联合抵制虞国商品"。
在舆论压力下,六大强国的外交代表在玄中城召开非正式会议,商议如何与虞国交涉。会议的核心分歧在于"限制程度"。
越国、宁国主张"全面禁止研发与使用",明国、扬国倾向"限定使用范围,仅可用于对外开拓",洪州共和国则提出"建立国际核查机制,监督武器销毁过程"。
最终达成的共识是"分阶段施压":先要求虞国承诺"不在联邦内部使用生化武器",再逐步推进"限制研发"与"国际监督"。
各国还约定,若虞国拒绝谈判,将联合采取经济措施,包括提高虞国商品关税、限制技术交流、冻结部分贸易结算。
越国首相作为代表,带着联合提案抵达坤泽城。在与虞国外交部长的会谈中,他开门见山:"武洲行动已引发全联邦恐慌。各国并非质疑虞国使用武器的合法性,而是担忧这种武器扩散后的后果。
我们提议,签署《生化武器限制公约》,核心条款包括:禁止在联邦成员间使用;建立使用报备制度,需提前72小时通报联邦秘书处;接受国际观察员监督储存设施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