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方辩解称,因全自动设备产能不足,暂以半自动机械过渡,待产能恢复后再行更换。代国工人拒不接受,斥之为“敷衍欺瞒”,双方对峙不下。
朱昭熙接获通报,立即派遣周明远率技术团队赴代国查验设备。经详细检测,周明远发现这批半自动机械不仅陈旧,且三成零部件不符合联邦标准,根本无法达到协议约定的生产效能。“
这并非产能问题,而是蓄意以次充好,”周明远向双方代表提交检测报告,“韩方必须在一个月内更换所有设备,并赔偿代国因停工造成的损失。”
韩国代表仍欲争辩,朱昭熙的电报已送达现场:“若拒不履行协议,劳动国际将暂停韩国技术输出资格,‘工业互助计划’日后不再接纳韩国参与。”韩方迫于压力,只得同意更换设备,并赔偿代国五十万银元。
时值六月,越国援助鲁国建设钢铁厂的项目再掀波澜。越国派遣五名技术人员前往指导,但鲁国厂主为缩减开支,竟私下将高炉耐火砖更换为廉价劣质品,并禁止越国技术人员进入高炉区域查验。
越国技术员只能凭借观察烟囱排气颜色判断炉况,发现铁水温度波动异常,断定耐火砖存在质量问题。
鲁国厂主起初矢口否认,直至某日高炉出铁时,一块耐火砖脱落砸毁出铁槽,事故再难遮掩。越国技术员查验后指出,劣质耐火砖使用寿命仅为合格产品的三分之一,耐高温性能低下,极易引发高炉爆裂。
“必须立即更换全部耐火砖,”技术员严肃警告,“否则不仅高炉无法正常运行,还将酿成重大安全事故。”
鲁国厂主却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更换,声称追加二十万银元支出超出其承受能力。越国只得将情况呈报劳动国际,朱昭熙决定由劳动国际专项基金先行垫付,鲁国日后从工厂收益中分期扣还。
鲁国厂主虽勉强同意,却心怀不满,私下抱怨“互助计划实为变相迫令出资”。
接连发生的纠纷让朱昭熙清醒认识到,“工业互助计划”仅依靠协议与补贴远不足够,必须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督机制。
她召集成员国代表举行紧急会议,提议向每个互助项目派遣“常驻督察员”,从开工至投产实行全程监督,督察员薪饷由劳动国际支付,独立于受援国与援助国管辖。
晋国代表率先反对:“派驻督察将增加开支,且许多生产工艺涉及商业机密,督察员在场易致泄露。”
朱昭熙列举韩国以次充好、鲁国使用劣质耐火砖等案例驳斥:“当前矛盾并非成本与机密,而是有人利用互助计划漏洞谋利,缺乏监管只会纵容违约,最终损害所有成员国利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