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 宴席欢歌(2 / 2)

"去!"王谦作势要抢回糖块,杜小华咯咯笑着跑开了。

院子里,王晴和杜鹏正在玩弹弓,目标是一个挂在树枝上的空罐头盒。两个孩子你一下我一下,玩得不亦乐乎。

"谦哥,"于子明拎着两瓶酒走进院子,"给你带了好东西!"

王谦迎上去一看,是两瓶"北大仓"——这酒在屯子里可是稀罕物。于子明得意地晃了晃酒瓶:"我舅从县里捎来的,专门给你回门宴添彩!"

"够意思!"王谦捶了他一拳,"一会儿多喝两杯!"

太阳西斜时,宴席终于准备停当。院子里摆了十张大桌,每桌八道硬菜:红烧野猪肉、清炖山羊汤、爆炒山鸡、酱焖野兔...香气引得左邻右舍的狗都聚在院门外打转。

"开席喽!"

随着杜勇军一声吆喝,宾客们纷纷入座。屯长被让到主桌首位,其次是两家的长辈,然后是亲朋好友。王谦和杜小荷作为新人,要挨桌敬酒。

"一谢天地养育恩!"杜勇军举杯高唱。

"二谢亲朋来捧场!"王建国接道。

"三谢..."王谦刚要开口,被于子明打断。

"三谢新娘真漂亮!"满院哄笑。

杜小荷羞得直往王谦身后躲,被几个年轻媳妇拉出来起哄。王谦替她挡了酒,自己连干三杯,辣得直咧嘴。

酒过三巡,气氛越发活跃。几个年轻小伙搬来了锣鼓家什,即兴办起了"喜乐会"。于子明喝得满脸通红,拉着刘玉兰就跳起了东北大秧歌,逗得众人哈哈大笑。

"新郎新娘来一个!"不知谁喊了一嗓子,立刻得到全场响应。

王谦推辞不过,拉着杜小荷走到院子中央。乐手们奏起了《月牙五更》,王谦清了清嗓子,唱起了赶山调:

"七月里来好风光哟,

猎户娶妻喜洋洋。

山珍野味摆满桌哟,

谢过乡亲来捧场..."

杜小荷红着脸接唱:

"八月里来秋风凉,

小妹为郎缝衣裳。

九月里来雪花飘,

暖好炕头等郎归..."

清澈的歌声在院子里回荡,连树上的麻雀都安静下来。唱到动情处,王谦一把抱起杜小荷转了三圈,惹得众人齐声喝彩。

宴席进行到一半,杜母突然拍了拍手:"乡亲们静一静,咱们发回礼了!"

按照习俗,回门宴要给宾客准备回礼。杜家准备的是一个个小布包,里面装着炸好的肉丸子、腌制的山野菜和一小包红糖——这在1984年的农村,可是相当体面的回礼了。

"这怎么好意思..."张婶推辞道。

"拿着拿着,"杜母硬塞给她,"多亏大家伙儿帮衬..."

宾客们推让一番,最后还是欢欢喜喜地收下了。孩子们得到的是小包的动物形状饼干,乐得满院子跑。

月上中天,宴席渐入尾声。喝高的于子明拉着王谦不放:"谦哥...啥时候...咱们再进山..."

刘玉兰赶紧把他拽走:"丢人现眼的,快回家!"

宾客们陆续告辞,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。王谦帮着收拾碗筷,杜小荷则和母亲清点剩下的菜肴——这些要分给没来的孤寡老人。

"今天真热闹,"杜小荷小声说,"比...比咱们成亲那天还热闹。"

王谦笑着捏了捏她的手:"喜欢吗?"

杜小荷点点头,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星光。王谦突然想起什么,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:"给你。"

杜小荷打开一看,是块雕着山茶花的木梳——木质细腻,花纹精美。

"我自己刻的,"王谦有些不好意思,"手艺不好..."

杜小荷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木梳,突然踮起脚在他脸上亲了一下,然后红着脸跑开了。王谦愣在原地,摸着被亲的地方傻笑。

远处传来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调:

"喜宴散,月儿明,

新人携手回家中。

来年抱个胖娃娃,

乐坏两家老祖宗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