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再探险峰(2 / 2)

"吓死我了..."刘玉兰瘫坐在地上,脸色煞白。

杜小荷则一头扎进王谦怀里,浑身发抖。王谦轻拍着她的背:"没事了,没事了..."

老黑狗突然对着他们身后吠叫起来,众人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。回头一看,原来是王父和杜勇军带着几个屯里的猎人找来了,手里还拿着猎枪和钢叉。

"没事吧?"杜勇军快步上前,上下打量着女儿。

王父则拍了拍儿子的肩膀:"干得好,没硬拼。"

原来两位老人回屯后越想越不放心,就召集人手回来接应。听说遇到了受伤的黑熊,猎人们立刻来了精神。

"受伤的黑瞎子最危险,"一个老猎人说,"得除掉,不然会祸害人。"

猎人们循着黑熊的踪迹追去,王谦一行则被要求立刻回屯。回程的路上,杜小荷一直紧紧抓着王谦的手,生怕他再冒险。

"谦哥,"她小声说,"以后别这样了...我怕..."

王谦点点头,心里却明白,在山里讨生活,危险总是难免的。他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本事,保护好身边的人。

傍晚时分,猎人们凯旋而归。那头伤熊被成功猎杀,熊胆和熊掌都是值钱的药材,屯里按规矩平分给了参与的人家。

王谦家分到了一小块熊胆和一只熊掌。王母把熊胆泡在白酒里,说是能治风湿;熊掌则用盐腌起来,留着过年吃。

"今天采的药都在这了,"杜小荷在堂屋里铺开油布,将药材一一摆好,"人参、黄芪、刺五加、桦树茸..."

王父拿起人参仔细端详:"好参!至少值六十块!"

其他药材加起来也能卖个三四十块,这在1984年的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杜小荷认真地记着账,盘算着能买些什么——缝纫机、新被面、给两家老人扯块好布料...

"小荷,"王母笑眯眯地说,"你这眼力比你爹强多了!"

杜勇军不服气:"谁说的!我年轻时..."

话没说完,就被杜母打断:"得了吧,你采的药十回有八回是错的,要不是我爹指点..."

屋里顿时笑成一片。王晴和杜小华围着那株人参看个不停;杜鹏则对熊掌更感兴趣,一个劲儿地问什么时候能吃。

晚饭是两家人一起吃的,王母亲自下厨,做了拿手的小鸡炖蘑菇和贴饼子。男人们喝着熊胆酒,女人们则聊着采药的心得,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,其乐融融。

"谦哥,"杜小荷趁着大家不注意,悄悄拉住王谦,"咱们明天去公社卖药材吧?"

王谦点点头:"顺便给你买台缝纫机。"

杜小荷眼睛一亮:"真的?"随即又犹豫了,"太贵了吧..."

"值得,"王谦捏捏她的手,"你手艺这么好,有了缝纫机,能给全家人做衣裳。"

夜深了,客人们陆续告辞。王谦和杜小荷回到自己的小屋,月光透过窗棂,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杜小荷靠在王谦肩头,轻声哼起了白天老猎人唱的采药调:

"九月里来秋风凉,

采药娘子上山岗。

不怕虎豹和豺狼,

只为家中粮满仓..."

王谦搂着她,感受着怀中的温暖。山林给了他们危险,也给了他们财富;给了他们惊吓,也给了他们成长。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,充满了酸甜苦辣,却又让人欲罢不能。

在这山林之中,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,每一次都让他们更加坚强。他们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,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。山林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,更是精神上的。

而怀中的她,是他生命中的温暖。她的存在让他有了前进的动力,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。他们相互扶持,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。

在这一刻,王谦明白了,生活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,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它变得如此精彩。他会珍惜这份温暖,继续在山林中追逐自己的梦想,与她一起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。

远处传来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调:

"东山日头西山落,

猎户收起枪和索。

采得仙草回家转,

日子越过越红火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