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屏上,太阳的三维模型正在缓慢转动。姜绾调出星图软件,将“七日而复”的周期数据输入模拟系统,屏幕上的太阳表面突然浮现出密集的黑子群,像撒在红布上的墨点,沿着11年的活动周期规律变化。
“误差仅0.3年。”她放大模型的细节,黑子群的分布区域与祭祀鼎耳的网格纹路存在数学关联,每个黑子的经度坐标,都能在纹路中找到对应的节点,“古人用‘七日’作为密码,其实是在记录太阳黑子的次级周期。”
林教授推来一台古老的天文望远镜复制品,镜片反射的阳光在屏幕上形成光斑,与黑子群的位置精准重合。“1610年伽利略首次观测到太阳黑子时,中国的《崇祯历书》已经记载了完整的活动周期。”他转动望远镜的调焦轮,光斑在屏幕上移动,“但三星堆的古人比他们早了三千年就掌握了这个规律。”
屏幕上突然弹出太阳黑子的磁场线模拟图。那些扭曲的磁力线在黑子群周围形成复杂的闭环,其拓扑结构与萧决心脏神经网的能量流完全一致,尤其是核心处的磁场强度,与“参宿四坐标校准点”的辐射频率完全同步。
“是能量转换器。”姜绾的重瞳中映出磁场线的轨迹,“太阳黑子的活动会增强地球磁场与参宿四辐射的共振,而萧决的心脏神经网,就是接收这种共振的天线。”
研究员突然将祭祀鼎的三维模型导入系统。当模型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重叠,鼎耳的“七日而复”铭文突然亮起,在屏幕上拼出一组二进制代码,经破译后显示为太阳风的速度参数——与NASA观测的实时数据误差小于5公里\/秒。
“这鼎是台太阳监测仪。”林教授的手指在代码上滑动,“铭文的明暗变化,其实是在记录黑子群的面积变化,每道刻痕的深度,对应着磁场强度的等级。”
此时的古代线,萧决正站在魏国边境的城楼上,望着天边罕见的极光。淡绿色的光带在夜空中舒展,像仙女的裙裾,其中夹杂着红色与紫色的条纹,与现代卫星拍摄的极光光谱完全一致。
“每年‘七日而复’对应的日子都会出现。”守城的老兵递来一壶烈酒,酒壶的青铜表面刻着简易的星图,极光的位置恰好落在参宿四的星官旁,“老人们说这是‘天帝开眼’,预示着丰年或灾年。”
萧决的指尖抚过酒壶的星图,胸口的蛊虫突然躁动。那些金色的纹路顺着血管蔓延,在手腕处形成一个微型的日晷,指针随着极光的亮度变化转动,最终指向“天市垣”的“斛”星——与现代实验室中太阳黑子的核心坐标完全对应。
“不是预兆,是预警。”他想起姜绾传来的加密信息,将极光的颜色变化记录在羊皮纸上。红色条纹的宽度与参宿四的亮度波动成正比,而紫色条纹的出现频率,则与祭祀鼎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,“极光的光谱里藏着参宿四的密码。”
墨家弟子匆匆赶来,手中捧着从边境古墓出土的竹简。简文用蝌蚪文记载:“荧惑守心,极光现于西,七日后星陨,地动山摇。”旁边绘制的星图上,太阳的位置画着七个黑点,与现代观测的太阳黑子数量完全相同。
“七日后星陨。”萧决的心脏传来一阵刺痛,蛊虫的啃噬轨迹突然与竹简的星图重叠,“这指的不是普通陨石,是参宿四爆发的辐射流——太阳黑子的峰值期,就是辐射抵达地球的时间窗口。”
现代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。监测数据显示,太阳表面的某个巨型黑子群正在剧烈活动,释放的x射线强度是正常值的27倍,预计72小时后抵达地球。屏幕上的辐射预警图中,昆仑山的“地狱之门”峡谷被标为高危区域,与萧决生物导航的终点完全重合。
“沈彻的车队正在靠近峡谷。”监控画面显示,九鼎生物的车辆在黑子爆发前加速前进,车顶上的探测器频率调整到与黑子辐射相同的波段,“他们想利用这次爆发增强导航信号,提前激活天枢!”
姜绾迅速将黑子的参数传输给古代线,同时启动实验室的防御系统。全息投影中的太阳模型突然分解成无数齿轮,在实验室组成一道防护墙,齿轮转动的频率与祭祀鼎的共振频率形成对抗,削弱黑子辐射的影响。
古代线的城楼上,萧决收到数据时,极光的红色条纹突然变宽。他将竹简上的星图与极光重叠,发现七个黑点的位置正好对应着赵国军营的布防,而黑点的面积变化,则预示着军队的调动方向——这是古人用太阳黑子密码编写的军情通报。
“他们在利用黑子活动传递情报。”萧决的指尖划过竹简的“七日后星陨”字样,突然明白所谓的“星陨”其实是军事暗号,指代赵国即将发起的突袭,“沈彻的人不仅在干预导航,还在操纵战争。”
墨家弟子突然指向西方的天空。极光中出现一道扭曲的光带,形状与祭祀鼎耳的“七日而复”铭文完全相同,光带的末端指向一处隐蔽的山谷——正是生物导航显示的备选路线。
“是指引。”萧决握紧腰间的佩剑,剑鞘的缠枝纹与极光产生共振,在地面投射出前往山谷的路径,“太阳黑子的活动不仅能传递密码,还能为我们指引方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