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勇又看向其他人,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“我沈勇也是咱们村里人,土生土长的,在场大部分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。
我沈勇为人什么样,你们应该或多或少都知道。
你们是什么样的人,我也大概了解一些。
我今天把话撂这里,关于旅游这方面的事儿。
你们想赚钱,可以,跟着我干,我说咋干就咋干。
能赚到钱自然好,赚不到钱我自己都没脸在村里待下去了。
可要是因为你们不听话导致咱们村赚不到钱,那我沈勇就管不了了。
大不了我继续回城里上班去,以我的本事,一个月照样能赚几万块钱。
你们呢?难道就想一辈子在地里刨食,或者出去上工地?
“二叔,你家里房子大,按我说的收拾了一下用来招待游客。
这一个月赚了多少钱?小一万了吧!
再加上一天三顿饭,怎么也有一万了吧?
你这个年纪,你去哪儿,干啥能一个月赚一万?
现在呢,就给人做个饭,打扫打扫卫生,一个月就一万。
还有你,六婶儿,你家赚得更多吧!
赚得最多的是谁,开小卖部的五叔。
我就不问你赚了多少钱了,肯定比我多多了。
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,你们是想一直有钱赚,还是想着赚几个月就没了?”
一个妇女的声音响起。
“当然是一直有钱赚了,我已经叫我闺女回来了。
她在外面每天累死累活的,一个月才五千。
我跟她说了,只要她回来,以后一个月给她八千!
村子你可以一定不能走啊,你走了我们怎么办!”
“就是就是,我也准备叫我儿子回来呢,你走了我们可搞不懂这些。”
一听沈勇说要撂挑子不干,村民都着急了。
他们也都知道,游客之所以来他们村子,靠的就是向往的生活这个节目。
可是节目是沈勇的关系才来他们村子的。
游客来了怎么接待,怎么赚钱,也都是沈勇手把手教他们的。
可以说自从村里开始有游客,沈勇就没有管过自己民宿的事儿,一直在帮村民们。
没有沈勇,就算有游客,村民也不会接待。
这个道理就算是沈老三都懂。
他之所以涨价,就是听一个游客说,他卖的竹篓真便宜,别的景区都卖三十五十的。
他就想着那我卖二十,也不贵,还能多赚点儿呢。
但是他也明白,如果没了游客,别说二十了,两块都没人买,他想卖出去,还得蹬着三轮去县城,累得很。
“我也没说现在就要撂挑子。
有问题不怕,我们努力解决问题呗。
最怕的就是你们不想解决,眼里只有钱,为了那十块八块,一百两百的,搞得大家都不愿意来咱们村了。
等到向往的生活这个节目的热度过了,大家对咱们村不好奇了,怎么办?
那时候咱们去哪里找游客?
还不是得靠口碑啊。
人家一提起来,说咱们村村民热情,旅游方便,住宿吃饭都便宜,人家才愿意来玩儿啊!
要是一提起咱们村,啥啥都贵,人不实在,那人家为啥来咱们村玩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