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谢谢。”赵小丽心里稍定。
“想法归想法,做成衣服是另一回事。”陈老板放下画稿,身体往前倾了倾,“你想怎么合作?”
“我希望能够和贵厂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。”赵小丽说,“我第一批设计,计划推出十个款式,主要使用靛蓝染、香云纱和一些特殊的提花棉麻。”
“我们厂的规矩,你也知道。单色起订量五百米。”陈老板说,“而且价格不便宜,特别是手工染的,成本高。”
“价格和起订量,我明白。”赵小丽点头,“但我这次来,是想和您谈一个更深入的合作模式。”
“哦?”陈老板来了兴趣。
“我可以用高于市场的价格,买断贵厂几款特色布料在羊城地区的独家使用权。同时,作为回报,我的品牌服装上,会标注布料由‘德昌纺织’提供。”
这番话让陈老板彻底坐直了身体。
给布料厂打广告?这倒是新鲜事。
“小姑娘,口气不小啊。”他笑了笑,但那笑意没到眼底,“你凭什么觉得你的品牌能做起来?就凭这几张画?”
“凭我对市场的判断。”赵小丽不卑不亢,“现在的年轻人,需要的是有设计感、有文化内涵,但又适合日常穿着的衣服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爆款。”
“我设计的衣服,能让您的布料,卖出比布料本身高几十倍的价值,这才是品牌的力量。”
陈老板沉默了。
这个小姑娘,不像是在说大话。她的眼睛里,有一种对专业的执着和自信。
“独家使用权……这个可不好谈。”他敲了敲桌子,“而且,你说高于市场价,高多少?”
“高百分之十。”赵小丽报出一个数字。
她来之前,已经做过功课。
陈老板摇了摇头。
“百分之十,就想买断独家?小姑娘,做生意不是这么做的。”
他身体靠回椅子上,端起茶杯。
“这样吧,价格给你算市场价,但起订量翻一倍。一千米。你先拿回去试试水,等你品牌真做起来了,我们再谈别的。”
这是谈判的技巧。
他想用起订量来压垮她。
一个还没成立的品牌,根本消化不了一千米的布料。
赵小丽的心沉了一下,知道对方在试探她。
“陈老板。”她忽然笑了,“您这批香云纱,是不是前段时间出过一批次品?颜色有点发灰,手感也偏硬。”
陈老板端着茶杯的手,停在了半空中。
“你怎么知道?”他脱口而出。
“我在港岛的一个布料行里,看到过那批货。他们当成次等品在处理。”赵小丽平静地说,“我当时就觉得可惜了。这么好的手艺,如果能在染色和后处理的环节再精进一点,品质完全不输给那些大厂。”
陈老板彻底放下了茶杯,脸色变得严肃起来。
这件事只有几个核心工人和他自己知道,没想到会被一个外人,还是一个年轻姑娘,一口道破。
“你到底是什么人?”
“我说了,我是一个设计师。”赵小丽说,“一个懂布料,也懂设计的设计师。”
“我之所以敢谈独家,是因为我相信我的设计能配得上您最好的布料。我不会浪费它们。”
许久,陈老板才缓缓开口。
“起订量可以降到三百米,价格市场价。但是,独家的事情,暂时不谈。”
“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。如果你的衣服,真能像你说的那么好,我们再签独家协议。”
赵小丽心里涌起一阵狂喜。
“好!一言为定!”她站起身,再次伸出手。
这次,陈老板握得很用力。
“小赵设计师,希望我们合作愉快。”
走出纺织厂,下午的阳光照在身上,暖洋洋的。
她做到了。
她走到公交车站,等车的时候,掏出手机,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梁文浩。
但她犹豫了一下,手指滑到了母亲的号码上。
她更想让母亲知道。
电话拨了过去,很快就接通了。
“喂,妈。”
“小丽啊。”赵淑芬正在走路,电话里有些微的风声。
“事情办完了?”
赵小丽愣了一下。
“妈,你怎么知道我出来办事了?”
电话那头,赵淑芬轻笑了一声。
“你见完德昌的陈老板了?他刚才给我打过电话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