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地球交响曲 > 第539章 伊朗,扎黑丹:边疆烈焰,命运之门

第539章 伊朗,扎黑丹:边疆烈焰,命运之门(1 / 2)

从扎博勒出发,越过锡斯坦干燥的地平线,车辆在沙尘和风声中疾驰,一道铁轨横亘天边,宣告着文明的延展。而前方,是我此行在伊朗东南的重镇——扎黑丹。

这座城市的名字,在波斯语中意为“黑色的土地”。可当我踏入扎黑丹,看到的不是阴沉,也不是荒芜,而是一种压抑在沉静背后的炽热生命力,如火焰埋在灰烬之中,随时可能跳跃而出。

在《地球交响曲》的地图上,这是一段厚重的低音,像一只用力敲响的大鼓,激荡着边境的回声。我知道,我来到了一座交叉口之城,一个夹在文明与荒野、秩序与流动之间的边陲心脏。

我在扎黑丹下车的那一刻,站台上仿佛停驻着时光的碎片。

火车站呈半月形,墙面贴着泛黄的瓷砖,站前雕有一对张开翅膀的金鹰,那是波斯旧王朝遗风的象征。站内的人群不多,却各色纷呈:穿黑袍的信徒,拎着地毯的旅商,红发胡须的边民,还有像我这样——被地图与命运吸引而来的记录者。

我在咖啡摊旁遇到一位老铁路工人,他的皮肤深如铜石,话语不多。他指着远方一辆停靠的老式列车说:“从德黑兰到扎黑丹,穿越的是文明的主干;从扎黑丹再往南,是你未知的世界。”

我点头。这不仅是一座火车站,更是东西交通的最后一站,是城市与沙漠、规则与混沌的缝隙。

我写在《地球交响曲》上:“扎黑丹的轨道,不通向终点,而是通向选择。”

扎黑丹是伊朗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,巴鲁奇族在这里世代繁衍。他们皮肤黝黑,五官深刻,披着白袍,头戴圆帽,眼神警觉而沉静。这里的街巷不宽,蜿蜒交错,却是扎黑丹最真实的心跳所在。

我在一条名叫“霍梅尼巷”的小街上停下脚步,被一间店铺吸引。店内挂满手工绣花布、草珠项链,还有一种被称为“沙漠香”的植物干枝,散发出辛辣的清香。

一位老妇人正在织布,她自称马提拉,是这条街最老的女匠。她说:“我们用线记录过去,用布包裹故事。”

我请她为我织一块小布,她答应了,并在布角绣上一行波斯文:“记住,不被沙掩。”

那一晚,我将这块布缝在了《地球交响曲》的封页后侧,像在为这本书缝上一层护身符。

我写道:“扎黑丹的街巷,是巴鲁奇的编年史,每一步都踩在故事之上。”

扎黑丹的夜,来得极快,风带着咸味从南边吹来,带来遥远海岸的呼唤,也带来一种渴望归属的迷茫。我跟随人群来到市中心的夜市,那里灯火通明,热浪中弥漫着烤肉、薄饼与香料的气息。

夜市中,一位青年弹奏着鲁巴布,唱着古老歌谣。他身边围满听众,有笑,有泪,有沉默。他的声音如同被风吹过的炉火,明明不高,却能烧进人心。

我向他致意,他递给我一张纸,上头是歌词。他说:“这首歌唱的是迁徙,是我们祖先从山那边一路走来的足音。”

我低头记录其中一句:“即使黄沙覆盖双眼,也记得归途。”

我在笔记中写下:“扎黑丹的夜市,是火焰中的故事会,每个音符都曾是一步逃亡或一次抵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