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6集:旧俗冲突(1 / 2)

"反了!反了!"人群里炸开一声怒吼,赵二的堂弟赵虎红着眼抄起灵前的哭丧棒,劈头盖脸就朝差役打去。差役们虽佩着刀,却不敢真对披麻戴孝的丧家动手,被打得连连后退,腰间的铜佩叮当作响。

李斯快步穿过人群,正见那被推倒的白发老者挣扎着要爬起来,膝盖处渗出血迹。他弯腰想去扶,老者却一把打开他的手,咳着血沫子吼:"李廷尉!我爹当年跟着商君变法,断了指都没哼过一声!可如今连哭送亲爹都要被捆?这法...变的是什么狗屁!"

这话像重锤砸在李斯心上。他认得这老者,是前军都尉老郑,当年在河西之战里丢了半条腿,论辈分还是秦昭襄王时的老兵。李斯喉头滚动,刚要开口,却见蒙恬已挤到灵棚前,剑鞘往地上一顿:"都给我站住!老郑都尉,你是想让你爹在九泉之下,看着你聚众抗法吗?"

老郑愣住了,浑浊的眼睛盯着蒙恬身上的铠甲——那铠甲的形制,还是他当年参与修订的军规里定下的。灵棚里的哀乐不知何时停了,赵二的妻子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,孩子被这阵仗吓得哇哇大哭,哭声穿透嘈杂的人声,让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。

"把老人家扶到医馆去。"李斯对身旁的书吏使了个眼色,转而看向赵二,"你爹的丧礼,我亲自盯着。但你聚众殴差,按律当罚作城旦。你若认,我便准你守完三日丧再领罚;若不认,此刻就锁了去廷尉府。"

赵二攥着拳头,指节泛白。他瞥了眼灵棚里的棺木,又看了看哭成泪人的妻子,突然"噗通"跪下,额头磕在青石板上:"我认。但求廷尉让我爹走得体面些——他一辈子爱听秦腔,能不能请个乐人,在灵前唱段《下泉》?"

李斯沉默片刻。《下泉》是老秦人的丧歌,按《禁靡令》属"靡靡之音",本在禁绝之列。可他望着棺木前摆着的那尊陶俑——是个牵着牛的农夫,眉眼竟与赵二有七分像,想必是赵二亲手捏的。李斯点头:"准了。但只许白日唱,不得鼓乐喧天。"

人群里响起低低的惊叹。卖布的王掌柜偷偷拽了拽旁边的妇人,那妇人刚还在骂韩地少年的陶罐晦气,此刻却抹着泪说:"赵屠户是好人,去年冬里还分过我家半扇猪肠..."

正说着,街角突然传来马蹄声,三个骑着黑马的骑士勒住缰绳,为首者举着一卷黄绸:"廷尉府、京兆尹何在?陛下有诏!"

李斯与蒙恬对视一眼,心头都是一紧。两人快步上前跪拜,黄绸展开的瞬间,李斯瞥见"陇西急报"四个字,手指猛地攥住了腰间的绶带。

"陇西郡羌人八部,因禁血亲复仇旧俗,联兵围了狄道城。"骑士的声音带着喘,"陛下令廷尉李斯暂代陇西郡守,蒙恬将军率三千轻骑随行,三日内启程平乱。"

蒙恬猛地抬头:"羌人怎敢如此猖獗?"

"不是猖獗,是绝望。"骑士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,"前郡守按新法,把为子复仇的羌人首领斩了,还烧了他们的神树。八部羌人说,要么还他们复仇的规矩,要么玉石俱焚。"

李斯接过竹简,上面的墨迹还带着火气——前郡守在文书里写"蛮夷之俗,不烧其根,难施王化"。他捏着竹简的手微微颤抖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,自己初入秦地时,也曾被老秦人指着鼻子骂"楚人狡诈",是吕不韦在朝堂上说"诸侯人来事秦者,皆为其主游间耳,请一切逐客",若非他写下《谏逐客书》,此刻早已被赶回上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