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大秦: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> 第921集:外族学员初成,治本族病患显成效

第921集:外族学员初成,治本族病患显成效(1 / 2)

晨光刚漫过大秦医馆学堂的飞檐,后院的实操场便飘起清苦的药香。高句丽学员金武半跪在地,指尖捏着三寸银针,目光紧紧锁在患者膝盖外侧的“阳陵泉”穴上。他深吸一口气,按照素问亲授的“捻转补泻法”,将银针缓缓刺入,指腹轻捻间,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。

“凝神,针感需随经络走,莫急着求酸胀。”一旁的大秦医士李墨轻声提点。他见金武手腕微颤,知道这孩子是太紧张——三个月前,金武随高句丽使团来咸阳时,还对着《黄帝内经》上的“经络图”皱眉,连“寸关尺”的脉位都辨不清,如今竟能独立为患者行针灸,连他自己都觉得像场梦。

金武闻言,赶紧收回飘远的思绪。他想起昨日素问先生说的“治痹需通经”,指尖加重了捻转的力度。片刻后,患者突然“啊”了一声,随即笑道:“大夫,我这腿里好像有股热流在走,舒服多了!”金武心里一松,嘴角忍不住上扬——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施针见效,比在学堂里答对先生的提问还让他欢喜。

实操场另一侧,匈奴学员巴图正蹲在药篓前分拣药材。他指尖划过黄芩、连翘,目光却时不时飘向不远处的诊室。昨日接到消息,族里有批牧民随商队来咸阳,不少人犯了“风邪痹痛”的老毛病,族长特意托人传话,让他试着诊治。可真要面对族人,巴图心里反倒没了底——他怕自己学的本事不够,治不好族人的病,更怕丢了大秦医馆的脸面。

“在想什么?”素问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。巴图猛地站起,手忙脚乱地将散落的药材归位,脸颊涨得通红:“先生,我……我族里有人来,想请我治病,可我怕治不好……”

素问看着他紧张的模样,忍不住笑了。她指了指诊室的方向:“里面正好有位匈奴老丈,犯的便是你说的痹痛,去试试?要是拿不准,我就在外面等着。”巴图攥紧了拳,指节泛白。他想起这三个月来,先生手把手教他认药材、搭脉,夜里还为他讲解《伤寒论》里的疑难句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——他不能辜负先生的教导,更不能让族人觉得大秦的医术不靠谱。

诊室里,匈奴老丈孛儿只斤正扶着膝盖唉声叹气。他腿上的痹痛犯了三年,在草原上找过不少巫医,涂了草药、跳了萨满舞,都只治标不治本。这次随商队来咸阳,本是想碰碰运气,可看到进来的是巴图,眼里顿时闪过一丝疑惑:“你是……巴图?你怎的穿了大秦医馆的衣裳?你也会治病?”

巴图定了定神,走到老丈身边坐下:“老丈,我在这学医三月,先生说我能治您的腿。”他按照素问教的“望闻问切”,先看了老丈的舌苔——舌淡苔白,是风寒的征兆;又搭了脉,脉象沉迟,正是湿邪困脾之象。最后,他卷起老丈的裤腿,膝盖处的皮肤泛着暗红,按下去时,老丈疼得龇牙咧嘴,额角冒出冷汗。

“您这是风寒湿邪困在关节里,得先驱寒,再通络。”巴图一边说,一边取来艾草和粗盐。他想起先生教的“温灸”之法,将艾草揉成绒,捏成小团贴在老丈膝盖的“膝眼穴”上,又切了片生姜垫在。”

艾草的烟气带着温热散开,孛儿只斤起初还皱着眉,生怕这“大秦的法子”不管用。可片刻后,他突然舒展开眉头,眼睛亮了起来:“哎?这热乎劲儿竟能渗到骨头里,比草原上的火塘还舒服!”巴图听了这话,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。他又取来煎好的“独活寄生汤”,小心翼翼地递过去:“这药得喝三剂,喝完再用针灸通经络,您的腿就能慢慢好。”

孛儿只斤接过药碗,看着碗里深褐色的药汁,犹豫了一下。巴图知道他怕苦,赶紧说:“老丈,这药是先生按咱们草原人的体质调的,不苦,您试试。”老丈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,发现果然没有想象中那么苦,反而带着一丝甘醇,便一口饮尽。

与此同时,金武也在另一间诊室里忙碌着。他诊治的是高句丽商人朴顺,对方来时捂着肚子,脸色蜡黄,额角冒着冷汗,说自己在船上晕船,到了咸阳后又贪嘴吃了油腻的羊肉,这两天一直腹胀腹泻,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。

金武想起素问讲过的“食积湿热证”,先让朴顺躺下,用手掌顺时针揉他的腹部。他的手法很轻,却带着力道,从“中脘穴”揉到“天枢穴”,一圈又一圈。朴顺起初还皱着眉,片刻后却舒服地叹了口气:“小兄弟,你这手法比我们族里的大夫好多了,我这肚子好像没那么胀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