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思齐起身走到案前。两人对着那张白纸,如同面对即将铺展的宏图。
秦思齐一手柳公体,边写边议,条理清晰:
一、(第一、二年):深研经史,贯通义理。
主攻:《四书章句集注》(朱注)、《五经正义》(孔颖达疏)、《性理大全》(胡广等编)。此为科举根本,须字字精研,句句吃透,务求义理贯通,根基牢固。
辅修:《资治通鉴》(司马光)、《文献通考》(马端临)。通览古今治乱得失,开阔眼界,培养史识。每日圈点十页,做札记心得。
习字:每日临摹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或柳公权《玄秘塔碑》至少一个时辰。馆阁体为科举正途,务求端正严谨,一丝不苟。
文章:每月精作“四书”题八股文四篇(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需完整),请书院师长或府城名儒批阅。不求数量,但求每篇皆得法度,理路清晰。
二、(第三、四年):博观约取,经世致用。
主攻:精研《大学衍义补》(邱濬),深究治国理政之道。通读《大昌律》、《问刑条例》,熟谙律法条文及判例。
辅修:涉猎《农政全书》等实学著作,了解民生百工。选读《昭明文选》、《唐宋八大家文钞》,揣摩古文辞章气韵。
策论:开始练习“经义策”与“时务策”。每月作策论两篇,关注湖广乃至全国之水利、漕运、赋税、边备等实务。搜集邸报,了解朝政动向。
讲会:积极参与书院及府城士林组织的讲会、文会,与同辈辩难交流,砥砺学问,增长见识。
三、精进与应试准备期(第五、六年):融会贯通,模拟实战。
主攻:反复研读《历科程墨》(精选历届优秀会试、殿试范文),揣摩其立意、结构、文采及考官喜好。精研本朝名臣奏议,学习其谋国之言与行文之法。
辅修:温习前四年所学,查漏补缺,形成完整知识体系。
模拟:每旬严格按照会试时辰(三日一场,共三场),闭门模拟考试,完成完整的经义、策论、判词(第三场)答卷。请严师批阅,反复修改,直至尽善。
游学(第六年):若条件允许,可赴南京长沙学数月,感受天下英才,结交四方俊彦,开阔胸襟视野。
秦思齐一气呵成,写罢,他放下笔,目光炯炯地看着赵明远:“赵明远,你看此议如何?六年之期,看似漫长,然学问之道,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!你我携手,六年之后,必当一鸣惊人!”
赵明远呼吸一口气道:“思齐!此议甚善!六年为期,沉潜磨砺,不负韶华,不负期许!”
听到动静的赵父,走了进来,看到秦思齐的学习计划,看了片刻,面带笑容,让其留下等会一起用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