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> 第380章 毕业去向,四九城内研究院

第380章 毕业去向,四九城内研究院(1 / 2)

按常理,何雨柱从清华毕业时,学校会直接帮他分配工作——像他这样不到二十岁的六级工程师,早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高级人才,组织上绝不会让这样的天赋白白浪费。若是他有明确的意向,也能跟学校、组织商量,大概率能遵从“就近分配”的原则。

可这待遇仅限六级工程师,若是将来晋升到孙教授这样的三级工程师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到了那个级别,便是“国之重器”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,个人意愿得往后靠。不过这代工程师大多没有怨言——在这个人人喊着“奉献”的年代,能为国家做事,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,也正是靠着这份劲头,他们才能在艰苦的环境里一点点撑起国家的工业底子。

孙教授之所以特意问何雨柱的想法,一来是知道哈工大肯定会来抢人——刘宏伟那眼神里的“惜才”都快藏不住了,哈工大的重工资源确实比清华好,对何雨柱的成长更有利;二来是他私心作祟——何雨柱是他从大一亲手带出来的,无论是天赋还是心性,都让他打心底里喜欢,自然希望这孩子能留在清华。

“之后的发展……”何雨柱指尖轻轻敲着桌沿,语气沉稳,“孙教授,我暂时还没太具体的规划,但有一点很明确——我不想离开四九城。”

他抬眼看向孙教授,眼神里满是笃定:“雨水今年才九岁,虽然有我爸和陈姨照看着,但这些年她一直跟我亲近,我要是去了外地,怕她不适应。而且我爸刚回来没几年,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,我也不想再分开。”

这话让孙教授眼底瞬间闪过一抹喜色——他最担心的就是何雨柱被哈工大的资源吸引,如今听到“不离开四九城”,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。但他还是忍不住多提醒一句:“柱子,你可得想清楚。哈工大的重型机床试验台、顶尖老技工,都是咱们清华没有的,你去了那边,接触到的项目层级都不一样,错过这次机会,以后可就难了。”

“我明白您的意思。”何雨柱点点头,语气里没有丝毫犹豫,“但我当初考清华,就是想在四九城学本事,为国家做事。现在本事学了些,自然更想留在这儿——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,在哪儿不一样呢?”

这番话听得孙教授心里暖烘烘的。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,忽然觉得比看到何雨柱考满分时更欣慰——有天赋的人不少,但既有天赋又重情义、有格局的,才真正难得。他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,语气郑重:“好!既然你这么决定,我向你保证,就算清华的重工资源不如哈工大,我也会帮你争取最好的平台,绝不让你的天赋被埋没!”

孙教授说这话可不是随口应承。他在机械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,手里握着不少人脉——四九城里的几家研究院,他都打过交道,以何雨柱的资历,进去绝无问题。

转眼到了送别的日子。哈工大代表团要返程时,刘宏伟还拉着何雨柱的手不放,再三叮嘱:“何同学,要是将来想通了,随时来哈工大找我!我给你留着试验台的钥匙!”

孙教授在一旁看得好笑,拍了拍刘宏伟的胳膊:“行了老刘,人柱子都定了主意,你就别惦记了。以后有机会,咱们多合作项目,你还怕见不着他?”

刘宏伟这才不情不愿地松开手,踏上火车时还不忘回头喊:“何同学,记得给我寄你的论文!”

看着火车缓缓开动,清华的几位教授终于松了口气。“孙老,可算把他们送走了。”机械系的王教授擦了擦额头的汗,“这几天我总怕刘教授突然改口,说要多留几天,再跟柱子聊‘哈工大的优势’。”

孙教授笑着摇头:“你们啊,还是不了解柱子。他要是定了主意,十头牛都拉不回来。”话虽如此,他心里也没闲着——送走哈工大的人后,他当天就联系了四九城的三家重点机械研究院,把何雨柱的情况一讲,对方都立刻表示“想见面聊聊”。

他没选红星轧钢厂这样的生产型工厂——倒不是轧钢厂不好,只是它终究是二级单位,主要负责生产制造,接触不到最核心的研发项目。以何雨柱的水平,去轧钢厂实在是“大材小用”。更何况,何雨柱如今的资历,就算空降到轧钢厂当技术科主任,都算屈才了。

时间一晃到了1955年四月。何雨柱通过六级工程师考核后,日子依旧过得规律——每天早上去教室上课,下午泡在实验室打磨车、铆、焊等工种的技能,晚上要么回住处修改论文,要么去李保国或杨佩元家串门,偶尔还会约谢颖琪去北海公园散步。

他即将毕业的事,只告诉了身边亲近的人。这天傍晚,何雨柱合上《重型机床设计手册》,指尖摩挲着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,忽然想起许久没查看系统面板,便在心里默念一声。

【姓名:何雨柱】

【厨艺6级(\/)】

【钓技3级(3412\/5000)】

【桩功7级(\/)】

【提纵术7级(\/)】

【太极元功拳6级(\/)】

【十二形桩5级】

【药理6级(\/)】

【英语6级(\/)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