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重生1980: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 > 第98章 平江的未来,不止一座城

第98章 平江的未来,不止一座城(1 / 2)

c区开发权说明会的结果,像一阵十二级的飓风,在会议结束后的短短一个小时内,就席卷了平江县城的每一个角落。

江彻这个名字,再一次,以一种无可匹敌的王者姿态,烙印在了所有人的心里。

以前,人们提起他,是“那个搞服装批发的倒爷”、“盘下机械厂的暴发户”、“卖bp机的年轻人”。

词语里,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酸意和轻视。

而现在,当人们再提起他时,称呼已经变成了尊重的“江总”,谈论的,是他那份震惊了所有县领导的,关于“一座新城”的宏伟蓝图。

“听说了吗?江总要自己掏八百万,给新城修路,盖学校!”

“我的天!八百万!那得是多少钱?能把咱们县百货大楼买下来了吧?”

“何止啊!人家还要建一个几百亩的工业园,解决几千人的工作问题!这才是真正干大事的人!”

“跟江总一比,那个省城来的梁老板,还有冯家,简直就是提鞋都不配!”

街头巷尾,茶馆酒楼,到处都是关于江彻的议论。

这一次,没有嫉妒,没有酸话,只有发自内心的,最纯粹的敬佩和震撼。

……

城西,冯家老宅。

正堂里,气氛压抑得如同凝固。

名贵的紫砂茶壶,被狠狠地摔在地上,四分五裂。滚烫的茶水,溅湿了冯敬山那身考究的黑色对襟褂子,他却浑然不觉。

他的胸口,剧烈地起伏着,那张一向自诩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老脸,此刻涨成了猪肝色,布满了屈辱和震怒。

冯磊站在一旁,垂着头,连大气都不敢喘。

他将会议上发生的一切,原原本本地,复述给了父亲。

每多说一句,他都能感觉到,父亲身上的怒火,就升腾一分。

“先修路,再建厂,后盖楼……”

“全额垫付八百万……”

“为平江的未来,建一座城……”

冯敬山嘴里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,每一个字,都像一根钢针,扎在他的心上。

他引以为傲的百年根基,他精心编织的人脉大网,他老谋深算的“静观其变”,在江彻这种不按常理出牌,直接用绝对实力掀翻桌子的打法面前,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!

“爸……我们,我们现在怎么办?”冯磊的声音,带着一丝哭腔。

他感觉,天塌了。

冯家在平江县,经营了一百年的体面和尊严,在今天,被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踩在脚下,碾得粉碎。

“怎么办?”冯敬山猛地抬起头,浑浊的眼睛里,迸射出怨毒的光芒,“他以为,钱是万能的吗?他以为,讨好了县里那几个官,就能在平江为所欲为了吗?”

“他想当救世主,想当圣人!我就偏不让他如愿!”

老狐狸的脸上,浮现出一抹阴狠的冷笑。

“他不是要名声吗?我就把他的名声,搞臭!”

“去!给我把风声放出去!”冯敬山压低了声音,如同毒蛇吐信,“就说他江彻,拿下c区开发权,是跟县领导有见不得人的交易!”

“说他搞的那个什么工业园,就是个幌子,为的是低价拿地!”

“他一个泥腿子出身的暴发户,能有什么好心?不过是把我们平江人当傻子,换个花样骗钱罢了!”

冯磊眼睛一亮,随即又有些迟疑:“爸,这么说……会有人信吗?他毕竟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。”

“信不信,不重要。”冯敬山冷哼一声,“重要的是,要在所有人的心里,都种下一根刺!”

“他江彻,不是想当神吗?我就要把他从神坛上,拉下来,让他也沾上一身泥!”

……

对于外界的风起云涌,和对手的阴暗算计,江彻似乎一无所知。

拿下c区开发权后,他并没有立刻投入到庆祝和应酬中去。

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,一个人,静静地站了一下午。

巨大的落地窗外,是平江县城的全景。灰扑扑的屋顶,狭窄的街道,冒着黑烟的烟囱……一切都显得那么陈旧,缺乏活力。

但江彻的目光,却已经穿透了这片陈旧,看到了几年,甚至十几年后,一座崭新的城市,将在这里拔地而起。

他知道,c区的项目,是他商业帝国版图上,最重要的一块基石。

有了它,江氏实业,才算真正地,从一个“投机者”,转型为了一个“建设者”。

可仅仅这样,就够了吗?

江彻的脑海里,浮现出前世的种种。

他曾经也拥有过远超现在的财富,住豪宅,开名车,身边美女如云。但最终,大厦倾塌,也不过是朝夕之间。

他输在哪里?

输在根基不稳,输在德不配位。

他只知道赚钱,却不知道,钱,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一个真正的商业帝国,需要的不仅仅是坚固的“硬件”,比如厂房、土地和资本。

更需要的,是深厚的“软件”——是人心,是声望,是整个社会对你的认可和尊重。

就像那场说明会上,县委书记周正国紧紧握住他的手时,眼中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信赖。

那种力量,比任何一笔订单,任何一块土地,都更加珍贵。

“为平江的未来,建一座城。”

这不仅仅是他用来打动县领导的口号。

更是他对自己,对这一世,许下的承诺。

而一座城市的未来,绝不仅仅是高楼大厦。

是人。

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一代又一代的人。

江彻的目光,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。

他按下了桌上的内部电话。

“钱斌,你来我办公室一趟。”

……

钱斌走进办公室的时候,脸上还带着未曾消散的兴奋和激动。

“江总!太牛了!您那一番话,直接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!现在外面都传疯了,说您是文曲星下凡,来点化咱们平江的!”

他一边说,一边给江彻递上一份统计报告。

“这是咱们寻呼机这个月的销售额,又破纪录了!按这个势头,年底之前,咱们公司的现金流,能冲到一个不敢想的数字!”

钱斌激动得搓着手,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海。

江彻接过报告,随意地扫了一眼,便放在了一旁,脸上的表情,依旧平静。

“老钱,你觉得,咱们平江县,现在最缺的是什么?”他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。

“最缺的?”钱斌愣了一下,下意识地回答,“缺钱,缺好的商品,缺……”

“不。”江彻摇了摇头,“最缺的,是人才。”

“我前两天,听机械厂的老孙说,他车间里一个技术最好的老师傅,准备辞职回乡下了。为什么?因为他孙子学习特别好,年年考第一,但家里太穷,实在是供不起他继续上高中了,准备让他辍学去打工。”

“我还听说,县一中今年考上大学的十几个学生,没有一个,愿意再回平江工作。”

江彻的声音很平淡,却让钱斌脸上的笑容,渐渐凝固了。

这些事情,他当然也知道。

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这样的故事,每天都在发生。

“一个地方,留不住自己最优秀的孩子,那它就没有未来。”江彻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
“江总,您的意思是?”钱斌隐约猜到了什么,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。

江彻站起身,走到那张巨大的c区规划图前,手指,落在了那块标注着“小学”和“幼儿园”的土地上。

“盖一所新学校,只能解决几百个孩子的上学问题。”

“但我要让全县所有想读书,会读书的孩子,都有学上,有书念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