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过饭,大家又各自泡了一杯茶慢慢喝着。
大姑父周建林放下茶杯,对身旁的大儿子周明说道:“走,我们去看看你国强表弟准备的那些木料。”说着,两人便起身,朝着堆放木料的地方走去。
赵国强准备的木料,有些已经加工得差不多了,只需再稍微修整一下。
他们的主要任务,便是把原来的旧木门拆卸下来,然后将崭新的门安装上去,门窗的更换皆是如此。
另一边,赵国强的大伯父则找来家里的楼梯,稳稳地靠在墙边,一步一步小心地爬到屋顶上去。
他先将瓦一片一片地翻起来查看,一旦发现有坏掉的瓦片,便毫不犹豫地扔到地上。
“啪啪”的声响在寂静的院子里回荡,那是烂瓦片与地面碰撞发出的声音。
与此同时,周铁柱、刘二壮、张老烟和王大憨四个人,拉着两辆板车,其中一辆板车上放着一百斤红薯和五十斤土豆,在漫天飞雪中坚定不移地朝着县城东郊的砖瓦厂进发。
一路上,狂风如同一头猛兽,裹挟着大片大片的雪花,肆意地抽打着他们的身躯。
然而,四人心中却无比笃定,因为他们深深明白,在这个饥荒肆虐的年代,自己拉着的粮食,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一切。
板车的车轮在雪地上滚动,发出“嘎吱嘎吱”的声响,仿佛在低诉着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。
终于,他们来到了东郊的砖瓦厂。
几座高大的烟囱矗立在厂区内,冒着微弱且摇曳的青烟,在那皑皑白雪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突兀。
厂门口堆积的青砖和瓦片,在这冰天雪地之中,仿佛也被冻住了生气,失去了往日应有的光泽。
在进入砖瓦厂之前,四个人聚在一起,经过一番低声商议后,从那一百斤红薯中取出了十斤,轻轻放在后面那辆空板车里面。
他们心里打着如意算盘,如果这趟交易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,那他们就凭空赚了十斤红薯;要是没能谈成,再把这十斤红薯拿出来便是。
他们可不相信,就凭现在一百斤红薯和五十斤土豆,还换不到两千四百片青瓦。
周铁柱和刘二壮迈着自信满满却又带着一丝谨慎的步伐,走进厂区。
他们径直来到那间透着昏黄灯光的办公室前。
周铁柱抬手,不轻不重地敲了敲门。听到屋内传来一声“进来”的回应后,两人轻轻推门而入。
屋内,一个身形高瘦的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前,他身着一件厚棉衣,正对着炭火盆不停地搓着手,试图从那微弱的炭火中获取更多的温暖。
见有人进来,他缓缓抬起头,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与无奈,仿佛被这艰难的岁月压弯了脊梁。
周铁柱率先开口,声音洪亮且充满底气:“同志,你是这砖瓦厂的负责人吧。
我们今天来,就是想和你们砖瓦厂做一笔交易。
我们拉了些红薯和土豆过来,寻思着跟你们换些青瓦。”
男人原本无神的眼睛,在听到“红薯和土豆”这几个字的瞬间,陡然亮了起来,那眼神就像饿狼突然发现了猎物一般,充满了渴望与惊喜。
他猛地站起身来,动作之迅速,连椅子都被带得往后挪动了几分。
他几步冲到窗边,急切地看向板车上的红薯和土豆,激动得声音都微微颤抖起来:“你们真的愿意用粮食换青瓦?哎呀,你们可真是救了我的急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