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八日午时,辽水西岸。
李世民负手站在一块平坦的高地上,看着几里开外奔腾的辽水,脸色看上去很平静,不过眉头却紧紧地锁着。李绩等人垂手站在李世民身后,目光也投向了辽水岸边,那里大队唐军正在勘查河岸,寻找适合的渡河地点。而在河对岸几里开外,高句丽人已经搭建起了十几里长的防线,一队高句丽兵正站在河东岸,监视着河西岸唐军的一举一动。
当日得知张焕带人渡河查探,却因为大雨回不来时,李世民十分愤怒,不但责骂了张俭,连带着还把张焕大骂了一通。李世民在幽州仅仅呆了一天,就让大军向辽水西岸开拔,同时把大本营从幽州迁到昌黎郡。
三国的时候,昌黎郡还是幽州治所,后来冯跋建立北燕,还把昌黎郡作为都城。到了隋唐,昌黎郡逐渐衰败,后来隋炀帝征伐高句丽,才征召民夫把城池重新加固了一遍,不过城池早已经不复往日风采。
李世民一到达昌黎郡,马上亲自去查看辽水的情况,筹备大军渡河的事宜,不过因为水势过大只好延缓渡河时间。
接下来的几天虽然也下了几场小雨,河水却在稳步跌落,估计再有俩三天就能回落到平时的流量。今天早上李世民得知河水即将回落,而且高句丽人已经在河东岸构建起了防线,马上迫不及待的前来查看。
“世绩,你估计河对岸有多少高句丽人?”李世民把视线从河对岸的高句丽人军营收回来,转过头询问身后的李绩。
李绩显然已经想过这个问题,不假思索道:“臣估计不下五万人!”
程知节嘴角闪过一丝轻蔑,“区区五万人,也想阻挡我大军渡河?皇上,臣愿意打头阵!”
李世民摇摇头道:“这座河面很宽,而且水流很近,如果强行搭建浮桥渡河的话,只怕伤亡不小。张俭,征集船只的事情怎么样了?”
张俭上前道:“启禀皇上,这些年由于高句丽人时常掠夺渔船,甚至杀害渔夫,很多渔民都不再使用船只捕鱼,因此征集船只进展很不顺利。到目前为止,只征集到了百余艘小船。”
李世民皱皱眉,脸色很是不悦,“世绩,刘仁轨的水师可有消息?”
“皇上,还没有消息。臣已经让幽州城的孙央严加留意,一旦刘将军的信件到达,马上就送到昌黎郡来。”李绩说到这里停了一下,看了一眼辽水河面,接着道:“即使刘将军到了,对于渡河也没什么帮助,水师都是艨艟大船,根本开不进这小小的辽水。臣以为,不妨让漕帮调集一些小船,用来搭建浮桥。”
“漕帮?”李世民点点头,“这个倒是可以,可惜张焕至今音讯全无,否则这件事交给他去办再好没有。你们说,张焕会不会出事?”
张俭率先道:“皇上放心,张焕将军吉人天相,绝对不会有事的。”
李世民淡淡的看了一眼张俭,显然对这个回答十分不满意。
李绩欠身道:“皇上,臣以为,张焕到目前为止还是安全的。假如他出了问题,高句丽人早就闹腾开了。”
李世民赞许的点点头:“这话倒是不错!张俭,那边的人有没有传回消息?”
“皇上,这几天水太大,而且高句丽人将河东岸的船只都收缴一空,臣安排的人传不回来消息……”
李世民语气很是不悦:“朕早就让各地向大唐通信所申请飞禽,幽州据说申请了很多,为何不使用?”
张俭愁眉苦脸道:“皇上,臣的人带的有信鸽,只是不知道为什么,并没有传来消息。”
“皇上,勘查河岸的人回来了。”李绩见李世民面色不虞,恰好派到河岸边的人回来了,赶紧岔开了话题。
李世民擡头一看,派去勘查的阎钢正策马奔了过来,看着张俭淡淡的哼了一声,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。
张俭向李绩感激地一笑,心里却十分疑惑,自己派过去潜伏的人不少,为何至今没传来消息?敌情部署就不说了,哪怕仅仅传回来张焕一星半点消息,也对皇上有个交代啊!
阎钢到了近前翻身跳下马,大步走了过来,身上满是泥水。
“皇上,小臣已经查看完毕,特回来禀报。”
“起来说话。”
“谢皇上。”阎钢站起身来,指着河面道:“辽水水流很急,而且河水很深,再加上河面有十余丈宽,想要搭桥强渡难度很大。再者,高句丽人也不会坐视我们搭建浮桥,所以小臣建议征集小型船只,用绳索连接作为浮桥使用。”
“大概需要多少条小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