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> 第1181集:新挑战:人才培养与引进

第1181集:新挑战:人才培养与引进(1 / 2)

手机屏幕又亮了一次,刘好仃没急着看。他站在调度台边,目光扫过c线操作屏上跳动的数据流,耳边是切割机低沉的节奏声。刚才那条排产建议已经被执行完毕,系统自动标记为“闭环”。他点点头,顺手把手机翻过来扣在台面上。

小林从通道那头小跑过来,手里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面包。“刘师傅,c线的预测模块刚才自己调了一次参数,没报错,也没卡顿。”他咽下最后一口,眼睛亮着,“它开始‘想’了。”

“它想的,是谁教的?”刘好仃问。

小林一愣,随即笑了:“当然是我写的规则。”

“那你不在呢?”刘好仃看着他,“要是你请假,或者调岗,或者……哪天你也觉得该歇歇了,这‘想’还能不能继续?”

小林的笑容慢慢收了回去。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平板,又抬头看向车间——b线老李正皱着眉盯着系统提示,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迟疑地悬着;d线两个年轻工友围在终端前,一边看数据一边争论什么,但谁也没敢点“确认”。

“六个班有四个想加入试点。”刘好仃轻声说,“可除了你,没人能改规则。”

他转身走向b线,脚步不快,但每一步都踩得稳。老李还在那儿,手边是纸质记录本,上面密密麻麻画着曲线和箭头,全是凭经验记下的参数调整规律。

“系统刚才建议降0.3个压强,你怎么没动?”刘好仃站在他旁边问。

老李抬头,苦笑:“它说啥我都听不懂,就怕一动反而出事。我这几十年都是靠手感来的,现在突然让我信个‘弹窗’,心里没底。”

“那你这‘底’,能教给新人吗?”

老李摇摇头:“他们都不爱听我说这些老黄历了,嫌我啰嗦。”

刘好仃没再问,只在本子上记下“老李”两个字,顺手画了个圈。

转到c线时,小周正拉着班组长解释:“这个预测模型是根据前三天的温控曲线算的,偏差不会超过0.5度,咱们提前调,能省电。”

班组长抱着手臂:“省电归省电,出了问题谁担?你?还是系统?”

“我可以写说明。”小周急了,“也能培训大家怎么用。”

“问题是,”班组长压低声音,“你懂,别人不懂。你一走,这功能就废。”

刘好仃站在两米外,听得清楚。他没出声,只是又在本子上写下“小周”,也画了个圈。

回调度台的路上,阿珍迎面走来,手里拿着刚打印的排班表。“下周排班我按新节奏排了,”她语气轻松,“三个班主动报了夜班轮岗,说想试试动态接单。”

“人是多了。”刘好仃接过排班表,目光却落在角落,“可带头的人,还是那几个。”

阿珍一怔:“你是说……缺人手?”

“不缺干活的。”他摇头,“缺能想事的。”

“要不招几个大学生?”阿珍提议,“现在年轻人脑子活,学得快。”

“招来干啥?”刘好仃反问,“让他们从头看我们怎么修系统?还是等他们自己琢磨出一套新逻辑?三年?五年?咱们等得起吗?”

阿珍张了张嘴,没说出话。

下午三点,休息区空了大半。刘好仃泡了杯茶,坐在老位置。阿珍和小林陆续进来,一人端着速溶咖啡,一人拎着保温杯。

“刚才我翻了下人事档案。”刘好仃打开手机,“过去两年,厂里进过五个技术岗新人,四个半年内转去其他部门,一个考走了。”

小林苦笑:“我也带过两个实习生,教了两个月,连报警分级的底层逻辑都没理清。”

“不是他们笨。”阿珍插话,“是咱们没给他们‘地图’。一上来就是流程、系统、术语,谁看得明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