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4章“城破之后,一日不封刀!”
当天,明军舰队靠岸,在马六甲城休整一日。
朱寅老实不客气的住进了席尔瓦的豪华官邸,里面铺设着昂贵的波斯地毯,就连灯台都是黄金制成。还有整套象牙制作的书架,摆满景德镇瓷器的书房。
就连墙壁上也镶嵌了琥珀、玛瑙、宝石、珊瑚,到处金碧辉煌。还有一副巨大的葡萄牙国王的佩剑画像。
这位欧洲伯爵的书法抽屉里,很随意的放着大把的金币,最少有几百个克鲁扎多,似乎只是他的零钱。
很快,殖民当局的缴获也登记出来了。等到康熙呈上账本,摄政王殿下忍不住露出欣喜的笑容。
出兵以来,收濠镜发了一千多万的财,占马六甲又发了天大的横财!
其中光是金银,折合大明白银最少一千万两,大多是克鲁扎多(葡萄牙金币)、列伊(葡萄牙银币)、埃斯库多(西班牙金币)、鹰洋,小半是大明的金银锭、安南金银锭、日本的金判和银豆、暹罗的银球。
除了估值上千万两的各国金银货币,还有香料二十万斤、丝绸十五万匹、瓷器两大仓库…
各种货物折合白银,估值三、五百万两白银。
这还没到缅甸呢,就发了两次洋财,所有加起来估值三千万两白银!
果然还是抢钱快啊。南京朝廷的国库,已经一亿多两了。
朱寅很是高兴。
这还是只是动产。至于不动产,更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还有马六甲、马来半岛、苏门答腊岛的商业利益,当然也会让采薇的商社来经营。
是时候成立大明南洋商社了。有了采薇的大明南洋商社,什么东印度公司都去死吧,统统不能再存在。
整个南洋的商业利益,必须由代表大明商业的南洋商社来垄断。洋人和土著,全部靠边站。
朱寅当即给采薇写了一封信,让她派人来星洲(新加坡)和郑和城(马六甲城),筹办大明南洋商社。
写完了信,朱寅又下了一道命令。
“传令,分兵一千,驻扎郑和城。分兵五百,驻扎星洲。”
“设立郑和府、星洲县(坡县),征发土著万人修建星洲城。”
“号召马来半岛、苏门答腊岛的所有华人,全部来郑和城,登记造册,恢复明人身份,按口授田,每人三十亩…”
“安抚城内商民,接管所有库藏文书。通告四方,即日起郑和海峡归大明管辖。往来商船,遵我大明律令者,交纳十一税,可保平安,畅通无阻。”
……
土著显然被明军的强大和果决吓到了。
他们没想想到,明军居然再次来了,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占了马六甲城,将强大的西洋人打败,全部斩杀。
他们没有看到想见到的两败俱伤,见到的却是洋人被一边倒的屠杀!
第二天大早,得到消息的柔佛苏丹和亚齐酋长,就派来了带着丰厚礼物、态度极为谦卑的使者。
礼物有黄金、象牙、宝石,还有几个出身土著贵族的少女。
几个土著使者他们匍匐在地,用最恭敬的语言表达着顺服与敬畏,庆幸自己不是洋人。
朱寅是懂马来语的,勉强听得懂对方的话,倒是不必借助翻译。
他能听得出来,这些土著言不由衷,都是心存侥幸的奸险。这也不奇怪,南洋土著是有名的欺软怕硬,畏威而不怀德。而且忘恩负义、落井下石,民族性很是卑劣,根本不好相与。
论起欺凌、屠杀、掠夺汉人,他们的狠毒比起洋人不遑多让。后世的南洋历史,就是土著被洋人欺压、土著又欺压汉人的历史。他们通过欺压、屠杀、掠夺汉人,来寻求心理平衡。
不是几年几十年,是接下来几百年都是这样。也不止一次两次,而是无数次。
南洋汉人,承受着洋人和土著的双重欺压。可汉人为何还要几百年不间断的下南洋
这是因为,明清人口爆发,土地兼并,中国失去耕地的流民太多。尤其是满清的残暴统治,让更多的汉人宁愿背井离乡下南洋,也不愿在满清治下。
而且,去了南洋的人也很少有机会回来,国内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南洋有多卑微,存在信息茧房,也就不断有人下南洋。
对于南洋各族土著,朱寅一点好感都没有,有的都是厌恶。这些人,都是白眼狼!
他目光扫过那些敬畏的使者,用马来语说道:
“告知尔等主上,天朝收复天朝故港,是为弭平海波,再开商路。今后各安疆界,共享太平之利。”
“再有,从今天起,你们要朝贡天朝。哼,你们可是很久没有朝见了,眼里还有大明天子吗以后,每年最少遣使朝贡一次,就是朝贡,不是贸易。每隔三年,必须国主本人亲自去朝见皇帝,听明白了”
“你们册封王后、王储、新君继位、旧君薨逝等大事,必须上奏天朝礼部,请天朝恩准、谥号,不得有误。”
“礼物留下,美女带回去。”
几个使者面面相觑,神色为难之极。
他们本来以为明人好说话,只要送上厚礼,说几句好话,明人就可能交还马六甲城。
谁知,这位明朝的大人物不仅没有交还马六甲的意思,还让他们进贡、朝见!
这…如何向君上交代
“怎么你们不愿意”朱寅居高临下的冷笑道。
“是是!”几个使者吓了一跳,“贵人的话,我等一起回报我家主上。”
他们哪里敢和朱寅啰嗦他们甚至不敢抬头看朱寅。
明人带给他们的威压,比洋人还大啊。
这似乎是…来自祖先记忆深处的畏惧!
……
朱寅仅仅在马六甲待了一天,就下令启航北上,直趋缅甸!
近半个月后,二月二十五,巨大的明军舰队,终于出现在勃固海湾。
历史一个半月的海上远航,当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。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,就将一支补给充足的大军从江南带到缅甸,也只有海军才能做到。
实际上,整个东方世界,也只有南明的海军才能办到。十年下来,朱寅拥有中等以上各种海船超过三千多艘,足以运送二十万人。
这么多船,大半是海外八旗建造的。小半是抢劫洋人、日军、海盗的。
毫不夸张的说,整个东方的海船,大半都在朱寅掌控之中。
若是走陆路,别说这么多人马,即便只有两三万人的规模,最少也要耗时两三个月,还会减员严重。
即将登陆,朱寅等人举着望远镜观察敌国,都是虎视眈眈。
哼,缅王亲率二十万大军,狂妄的北征大明,却不料大明的舰队绕了一个大圈子,到了他的家门口。
明军舰队在勃固港并未遭遇像样的抵抗。港口只有少数缅兵,见到庞大的明军船队,惊慌地放了几箭便作鸟兽散。
“传令!”朱寅说道,“一日之内,将士、战马、骡马、辎重全部登陆。”
“上岸之后,扎营休整一日。第三天北上攻击勃固城!”
东吁王朝名义上的王京是东吁(发源地),但其实真正的首都是勃固城。
勃固城距离海边,只有百里。大军一日就能到。
因为勃固河比较浅、窄,加上往上是逆流,舰队不能逆流而行,只能在勃固海湾登陆。
一声令下,巨大的明军舰队就依次靠岸,组织有序的登陆。首先是将士和战马,然后是骡马和辎重,最后是陆战火炮。
朱寅带了多少兵南征大军共有十三万,可实际上距离云南近的水东兵直接走陆地,其实跟随舰队来缅甸的,是十二万兵马。
十二万兵马,听起来很多了。但水分很大。
其中光是投降后整编为明军的爨家土司兵,就有三万之众。
投降大明的日军,朱寅和戚继光二一添作五,朱寅带了两万五千来缅甸。
也就是说,光是几支降兵改编的明军,就有五万五千,将近一半!
剩下的六万五千兵马,其中最精锐的靖海八旗,又只有一万五千。
这一万五千靖海军,还有五千人是纯粹的海军,不能登陆作战,总要看守战船吧
除了五千纯粹的海军看守战船,真正能登陆作战的明军是十一万五千,其中五万五千还是降兵,完全可靠的明军,也就六万!
其实,是有风险的。
可是,朱寅仍然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五六万降军。因为他有虎牙!
爨家降军和日军降军,就是用来打头阵、当炮灰的。他们就算想反抗,那也不易。
只有血战之后用命证明对大明的忠心,才能被大明真正接纳,不再被视为异类。
用了一天的时间,明军除了五千专业海军,全部登陆上岸,扎营休整。
缅甸勃固河口,弥漫着咸湿的海风与热带植被的腐殖气息。附近的缅人看见明军,早就吓得躲进附近的丛林。
朱寅望着岸上绵延的棕榈林与远处佛塔的金顶,微微松了口气,终于登上大陆了。
一上岸,缅甸嚣张的蚊虫就开始肆虐。不过朱寅早就有所准备,携带了宁清尘研制大量驱蚊虫药物,北方大陆来的将士,有了防御蚊虫的利器。
加上现在才二月底,还没到瘴气、蚊虫最肆虐的夏季,将士们都能适应。
就算是李如柏、赵率教的北方将士也能对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