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3章第393章
落榜的六人笑着和中了的人道喜,便准备收拾回乡了。
临行自然来和魏楹沈寄告辞。
魏楹拍着两个族弟的肩膀鼓励了几句,又和另外几人说了话。
最后问小董愿不愿意留在京兆尹衙门,做个小小的文职。算是帮他谋了份差事。
虽然月钱不多,而且是没有编制的那种工作人员,但衙门提供食宿。
而且京城毕竟是文章鼎盛之地。
他又不比旁人回去后,可以请先生继续教授。家中供得起再备考三年。
所以,魏楹才会为他打算。
其实本来留他在府中住着也无妨。
不过文人嘛,总是有些清高。
之前在此备考,他心底已有负累。
不过那时人多,魏家下人又约束得好。
而且如果考上了,于魏楹便是一个助力。
所以,心头负担倒不大。
如果再让他这么住下去,想来是不会肯的。所以魏楹才有此一问。
董举人果然十分感激。
魏楹便道:“那我打发人去问问,给你安排个位置应该没问题。凌一书院的裴先生你也见过,那是我授业恩师。有时间你也往那里多走动。”
“是,多谢大人。”
“我当年也如你一般,受人帮衬过。你日后到了我这个地步也如此做,便算是薪火相传了。倒不必过多客气!”
如此,一时魏府客院只剩下两个还等着殿试的准进士。
余者不是回乡,便是如董举人搬到了京兆尹衙门提供的宿舍,开始边上班边继续看书了。
沈寄冷眼看着,十五婶那里没有动静。
便知道随着阮少夫人过来拜访,那件喜事是没着落了。
不过还好,十五婶也只是在自己这里打听过几句,旁的什么风声都没有露。
如此船过水无痕的便过去了。
倒是阮家又来下帖相邀,说才到京安顿好,请了三月二十五过去听戏。
把那日在场的十五婶、王氏都请了,柳氏自然也在受邀之列。
估摸着是这件事要成了。
十五叔用了半月便把一万两银子又送了回来,说是朋友的急难已经过了。
沈寄自然不会细问,只将银票收好便是。
他们去年出多入少,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元气。
不过想想前世要是买套大房子,那可得做二三十年的房奴便也想得过了。
沈寄还打发洪总管派人去京兆府那边,看过董举人的生活情况。
得知他一切安好,便嘱他常来常往。
后来四时八节的,董举人也时常上门来拜访。
魏楹自是去给那两个准备殿试支招去了。
这一日到了阮家邀请的日子,沈寄带了儿女一起过去。
魏楹让她多带些人,“我总觉得那位还不肯放手的。阮家如今是他的人,多当心点没错。”
“他还敢把我掳走不成?”沈寄不信。
那人很爱惜羽毛的,而且现在还有安王对他的江山虎视眈眈呢。
“小心驶得万年船。”
“呃,好吧。”
到阮家赴宴过后,阮柳两家的婚事便算是初步定下来了。
接下来十五婶的婶子带了长子、长媳上京,托十五婶赁了一所宅子。
柳家的姑娘总没有在魏家嫁出去的道理。
阮家听说了,倒是派人送了一个宅子契书过来。
说是让亲家太太和舅爷、舅奶奶落脚,被十五婶婉拒了。
柳家书香门第,虽然嫌穷爱富了些,总归是怕女儿嫁个穷举人吃苦而已。
倒不至于眼红亲家的财物。
随着柳氏搬出去,家里就更清净了。
只有十五叔一家还在。
不过这一房是魏楹和沈寄都乐于亲近的,小芝麻小包子也很喜欢。
所以比之前热热闹闹、客居几十口人可是省事、省心得多。
十五叔这个人外头看着粗疏,内里其实细腻。
他看着魏楹总觉得他有心事,那天喝了酒就问他。
“你说你现在还有什么不足啊?三十岁官都做到三品了。侄儿媳妇能干、漂亮又贤惠。你还有儿有女,家业丰厚。还有啥好愁的?难道是置了外室,外头的跟你闹?又怕被侄儿媳妇知晓。”
“我才没有十五叔交游广阔,外头还有需要救急的红颜知己。”
十五叔不以为意,他是拿银子去给旧日红颜知己救急了,“你真没事?”
“没事儿,我外头没人。”
“那我着实想不出你还有啥好发愁的。”
魏楹坐直身子,“连你都看出来了?”
“废话,我又不是瞎子。你一个人的时候动不动就长吁短叹的。”
“我被皇帝闲置了,明升暗降。”
“以你的性子如果是这等事,自然会不吝余力去争取,断不会行愁坐叹的。”十五叔不信。
魏楹长叹口气,“有人觊觎我媳妇儿。”
“那你就只会在这叹气啊?是哪个混蛋,咱去做了他。告诉小叔叔,他住哪,我今晚就替你教训那王八犊子去。”
“住皇宫大内、九重宫阙。”
十五叔被酒呛到,瞪大眼道:“皇、皇帝?”
“不然还用等你来教训?我养那么多高手是吃闲饭的啊。”魏楹憋屈的往嘴里倒了一大盅酒。
“娘的,他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,还要惦记臣子的媳妇儿。太不是东西了吧!”十五叔压低声音道。
这话算是说到魏楹心坎上了。
“不然你以为东昌公主这事怎么搞出来的?族老们又是听了谁私下派人撺掇跑来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