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3章 论功行赏,安排职位!(2 / 2)

另外,因为许靖叛逃之事,除了许靖本人名声太大,得以保住性命。

如彭羕、李恢、张翼、秦宓...这些人全都被斩杀。

抛开人品不谈,这些人也还不错,可以称为优秀人才。

再加上最开始的张松,同样牵连一大票人。

如此算下来,自然也就没多少人...

“无妨,反正都是白捡的。”周瑜心态很好,“此番能得到偌大益州,已经是收获满满,人才有一个算一个。”

“黄权。”

刘巴不假思索,率先给出一个名字。

“此人原本是刘璋主簿,观其文韬武略,智谋超群,不亚于法正。”

“不亚于法正?”周瑜闻言一惊。

法正何许人也?助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的人。

相较而言,黄权的名气远不如法正大。

周瑜是根据后世名气来判断,但刘巴肯定是根据当下。

法正也好、黄权也罢,刘巴都近距离接触过,且不会带着历史滤镜,做出的判断更加清晰。

历史上,黄权名气之所以不如法正。

很大原因在于,刘备夷陵战败后,黄权不得已投降曹魏,一身才能根本来不及施展。

但从一点就能看出,黄权其实非常厉害。

献策汉中,其实是黄权之谋。

史书里说的很清楚:杀夏侯渊,据汉中,皆权本谋也。

由此可见,助刘备取汉中的计策,至少也是法正、黄权俩人合计、商量弄出来的结果。

更别说,在刘备入蜀时,黄权也是最早反对之人。

认定刘备定然会篡蜀,可见其深谋远虑。

“主公明鉴,以我观之,黄权之才绝不亚于法正。”刘巴郑重作保。

“此人先在何处?”

眼见刘巴如此大力举荐,周瑜不由也信了大半,看来黄权是真有才华。

“因反对刘备入蜀,被刘璋便道偏远地区做县令。”

“呵呵~”庞统闻言笑了,“一个张任、一个黄权,有能耐的都被贬走,刘璋这厮真不配为人主。”

“被贬好啊。”周瑜乐呵道:“刘璋贬黜,我就提拔,正好以收人心。”

“主公英明。”刘巴出言赞同,又道:“除此之外,还有董和、邓芝二人。”

“此二人也颇有能力,而且还是咱们荆州人,早年流寓蜀中,主公可以放心大胆任用。”

“妙。”周瑜连连点头。

董和这个名字有些陌生,但邓芝的名字周瑜非常熟悉。

既然刘巴将此二人并列,看来董和之才也不弱于邓芝。

“还有吗?”周瑜面露期待。

“余者...”刘巴摊手道:“不足道也。”

有肯定是有,但显然已经不足以入刘巴的眼,也不值得向周瑜推荐。

“荆州还有不少人才,未能得到启用。”刘巴建议道:“主公何不调他们入蜀?”

“我有一计。”庞统适时开口,“可助主公加速掌控益州。”

“士元请讲。”周瑜连忙请教。

“如顾邵、马良、蒋琬等俊彦,在荆南都历练一段时间。”庞统建议道:“可以调来蜀中担任太守,帮主公快速掌控地方。”

益州的郡有些多...

而且想速速掌握,除了任用当地俊杰,让更多的人“自己人”入蜀,同样也必不可少。

相较而言,荆州的人才,显然比益州的人才,更值得信赖一些。

毕竟,周瑜栽培了这么久,相互间信任度肯定更高。

包括历史上的刘备,入蜀后也是让“荆州派”,来主持蜀中的大局。

“让荆州的人才入蜀为官,帮助主公快速掌控地方。”

“让益州的人才去荆州为官,先培养培养再说。”

两地人才对调,荆州士子忠诚度高,来帮周瑜掌控局面。

益州士子忠诚度低,但荆州已然被周瑜牢牢掌控,丢过去也不会出什么岔子。

“军师妙计也。”刘巴拍手叫好,“如此,还能加深两州的联系。”

“长此以往,荆、益互相也会有认同感,心理上都觉得是一家人。”

“好。”周瑜拍板道:“就按士元计策行事。”

“主公别急。”庞统继续道:“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方面。”

“士元请讲。”

“其一,废掉刘璋的一些恶政,主公颁布一些善政。”

“其二,把荆州的方法搬来,以主公的名义,在成都兴办教育、推广医疗。”

简而言之...都是收买人心的套路。

不过嘛,论迹不论心,这也都是实打实的善事,益州上下都能受益。

“最后...”庞统嘿然一笑,“主公再牺牲点色相,娶一房当地大族之女,掌控益州就算七七八八,剩下的都是水磨功夫,坐镇一年半载足矣!”

就像当初娶蔡夫人一样,同样的方式来一场政治联姻。

“咳咳~”周瑜干咳一声,“为了大局,就这么办吧。”

庞统见状暗想,又道:“子初久在成都、多有了解,就劳烦你替主公,谋一门亲事吧。”

“固所愿,不敢请耳!”刘巴乐呵呵答应下来。

周瑜心中暗暗祈祷,希望不要太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