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千月站在那里胸口剧烈起伏,仿佛气到了极点。
众人大气不敢出。刚刚还“淑妃姐姐”,如今一口一个“王氏”。这翻脸比翻书还快。
孙策宁哪敢怠慢,立马命人去提审王家嫌犯。
在等候期间,屋内静得落针可闻。
漫不经心地问孙策宁:“孙大人,你的孙子今年几岁了?”
孙策宁浑身一震,猛地抬头,眼里满是惊恐。
“臣、臣的孙儿今年三岁……”
“三岁好啊,正是牙牙学语最是可爱的年纪。”杨千月笑了笑,目光扫过他发白的脸,“要是有人拿你的宝贝孙儿要挟,你会怎么办?”
孙策宁的嘴唇哆嗦着,说不出话——侯爷的人就是这么威胁他的。
他能怎么办?只能乖乖配合栽赃王家。
忽而吉祥的声音轻轻响起,“殿下,奴婢觉着,这里面似乎有些蹊跷。”
“哪里蹊跷?”
吉祥不慌不忙地分析道,“殿下,您看王家氏世家大户,户部侍郎、守军主帅、四妃之位,个个人中龙凤,聪明绝顶。谋反是诛十族的大罪,按理来说,定会异常缜密,岂能留好人证物证,三两日能查得明明白白的?”
杨千月点点头,若有所思,“言之有理。照你这么一说,像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。”
孙策宁连忙辩解道,“当今圣上乃真龙天子,谋逆之人的罪行,自然是遮掩不住的。”
杨千月抠了抠指甲上的蔻丹,漫不经心地说道,“孙大人说得有道理。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做了坏事,败露了再正常不过。”
“殿下英明。”孙策宁擦了擦额头的汗,一颗心提到嗓子眼,心下惶惶。
杨千月抬手欣赏着芊芊玉指,叹了口气,“淑妃是主谋,让本宫怪失望的。有些人得了朝廷的恩典,总是不知足。孙大人,若有人以重金贿你,或以家人要挟你,你会变节吗?”
孙策宁没料到杨千月会突然这么直白地发问,连忙正色道,“殿下,臣忠心耿耿,绝无二心!”
“本宫信孙大人,”杨千月放下手,扫视了一圈官员,“你们呢?可能做到志节不变,誓死效忠皇上?”
底下顿时响起一片表忠声。
杨千月嫣然一笑,“就知道诸位都是忠臣。”
她忽而像是想起了什么,抬头看向孙策宁,语气变得“关切”起来:“对了孙大人,本宫听说你们前些日子,抓了几个在酒楼妄议朝政、非议陛下的狂妄书生?一并提上来给本宫瞧瞧。本宫听程秀才说,里面由他的友人。”
什么程秀才的友人,当然是瞎编的——但读书人互相认识本就寻常,应该没人会起疑。
这也是杨千月最近回忆起来的一个剧情。
这几个书生在书里被昏君弟弟下令处斩,被李泽厚营救后收编。
孙策宁暗暗叫苦,怎么这么倒霉。
那里面可有侯爷要的人,他硬着头皮回答道:
“是...是有几个口无遮拦的书生...正在按律审问。”
“把人带上来,给本宫瞧瞧。都是什么人,胆敢辱骂皇上。”
杨千月不按常理出牌,孙策宁被搞得都大如斗,又不敢忤逆这位深受帝宠的公主,只得咬牙应下,招呼手下,“还不快去!”
王家嫌犯一下子带来六个。
见到长公主,一个个扯着嗓子大声喊冤。年岁最长,仪表堂堂的那位反而默默注视着杨千月,一句话也没说。
杨千月心里一下有底了。这恐怕就是王明清了。
随口问孙策宁,“里面哪个是王氏的长兄,你说的那个什么户部侍郎?”
那人忽而就开了口,“臣就是王明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