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嬷嬷道:“前几日,老奴随大长公主去护国寺上香祈福,路上遇到了贼人,幸好有柔嘉夫人慷慨出手,为了救人还受了伤。”
她眼中满是赞许的笑意:“柔嘉夫人不挟恩图报,但大长公主向来是有恩报恩的,所以打听清楚她的身份后,特地让老奴前来道谢。”
路嬷嬷说到这儿,又给姚兰枝行了礼:“上次多谢柔嘉夫人,才让公主转危为安,这份恩情,公主府记下了。”
姚兰枝连忙道:“您太客气了,原本就是举手之劳。”
只是心里,却忍不住震惊。
预备回府的时候,秦时阙跟她说得清楚,就是要让她闹。
闹得越大越好,到时候有人前来收场。
当时秦时阙说的就是让她借由失踪的事情去闹,所以姚兰枝才语焉不详的,原本以为,这宗族的人前来就已经够了。
谁知道,居然还有大长公主府的人前来。
而且,还刚好跟所谓的救命之恩对上了。
姚兰枝心中打鼓,表情倒是半点都不显,只说无妨。
路嬷嬷跟人道谢,又看了一圈现场的人。
声音里满是警告:“柔嘉夫人因为养伤,在外面住了几日,结果却沸沸扬扬地传出诸多流言蜚语。”
她声音很冷:“此事,大长公主府已经着人严查了,若是查出了真凶,必然不会姑息的!”
她这话,就是给姚兰枝撑腰了。
这下,周氏瞬间慌乱了。
毕竟那些沸沸扬扬的流言,几乎都是她添油加醋的,原本是想着跟婆母合谋一把,到时候好处也能均分。
谁知道……
这会儿不但没有拿到好处,反而还摊上大事儿了!
她害怕得很,下意识看向华氏。
就见华氏的表情也很难看。
但华氏还得跟人赔笑脸:“外面传言的确不像话,但我这孙媳妇也糊涂得很,三日失踪,回来后还不肯说出自己身在何处,更不说救人的事情,所以有了误会。”
她心里埋怨得很,如果姚兰枝一开始就说了自己救了大长公主,华氏必然不可能为难她的。
说到底,这个贱人就是故意的!
这姚兰枝心眼太多,分明就是打定了主意算计家里,也是着了她的道了!
华氏的表情格外难看,心里盘算着,本来是要直接弄死姚兰枝的。
可是她攀附上了大长公主,短时间内动不得姚兰枝。
不但动不得,还得给她供起来。
于是,华氏强行压着自己的不满,赔笑:“你这孩子,都是自家人,有话就该说清楚,怎么在家里也要瞒着?”
周氏也忙忙地跟着婆母的话,顺着往下说:“是啊是啊,你看,长辈们都是为了你好,也是怕你出危险嘛。”
就连族长也跟着权衡着:“身为臣子,救驾是本分,你不挟恩图报,不愧为我赵家的媳妇儿。”
他们每个人都各有算盘,路嬷嬷一辈子了,什么人看不明白呢。
当时姚兰枝之所以不肯告诉自己身份,就是没打算让她们报恩。
而且,之后大长公主就让下属们去查了姚兰枝的家中。
这一查才知道,安平侯府竟然有这么多的猫腻,而姚兰枝是里面最无辜的一个。
当然,也未必全然无辜。
可是人论迹不论心,得看她做了什么。
至少姚兰枝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问心无愧的。
所以,在寺庙出事之后,宁王让人来拜托大长公主,让她帮着姚兰枝寻个托词的时候,大长公主想也不想的答应了。
且不论姚兰枝又在寺庙里救了秦时阙。
单说先前救了大长公主的恩情,她就得还。
这才有了今日路嬷嬷走的这一遭。
路嬷嬷不动声色地看了一圈,最后跟姚兰枝讲:“柔嘉夫人放心,外面那些流言的源头,必然会严惩。还有这府上。”
她问:“我瞧着,这是要拆院子?”
路嬷嬷道:“若是有人欺负了柔嘉夫人,那大长公主府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!”
这话,就是明摆着要给姚兰枝撑腰了。
周氏当时就惨白了一张脸。
华氏也跟着道:“那些都是误会啊,好孩子,都是一家人,哪有牙齿不咬着舌头的?”
她都攀附上大长公主了,眼下必须要稳住人:“对吧?”
姚兰枝往后退了一步,道:“误会,便是要污蔑我名声有损,将我沉塘吗?”
这下,族长的表情也不好看了。
毕竟她们闹起来的时候,族长也没有第一时间阻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