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实,章台殿。
嬴政凝视着天幕之上的战局变幻,心中亦在不断推演着各种可能的走向。
项羽下一步将如何行动?六国叛军又会因秦军的出击发生何种变化?
但很快,他下意识地将目光落在了赢辰身上。
“老六,你认为此战胜负的关键何在?”
天幕中的昭武帝,正是力挽狂澜、拯救大秦社稷的能人。此刻,嬴政想听听他的见解。
“父皇,儿臣以为,此战胜负的关键,并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。”
赢辰略作思索,随即开口道:“而在于‘效率’与‘信息’。”
“何为效率?何为信息?!”
即便已习惯赢辰时常提出新词,此刻嬴政的脸上仍浮现几分讶异。
“所谓效率,譬如天幕中韩信之策,便是以空间换时间,最大限度地瘫痪敌方的指挥与后勤体系。”
赢辰语气一顿,神情愈发郑重:“当然,刘邦麾下谋士陈平的应对亦极为及时,在完全不知韩信可能行动的前提下,仍做出了最优选择。”
“此战胜负尚未可知,谁能最终胜出,儿臣不敢妄断。但据天幕所示,无论结局如何,我大秦终将再度一统天下。”
嬴政听着赢辰的分析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欣慰的弧度。
“哈哈哈,说得好!”
祖龙朗声大笑,满意地点头。
如今,就看天幕中的昭武帝如何应对六国联军,逐一击破,终结这场动乱,重塑大秦盛世。
此时,天幕画面切换至另一处。
砀郡城在刘邦坚持数日后终告失守,其残部退守丰邑,试图借项羽之势反击。但秦军四路合围之势已成,沛县家眷亦落入章邯之手,刘季败局已定。
咸阳宫内,昭武帝并未急于庆功,反而目光更远。
诸侯虽折一翼,然项羽仍据江东,余孽未清。如何趁势一统天下,朝堂之上争议骤起。
咸阳宫,偏殿。
昭武帝抬眸,看向身旁内侍。
“何事?”
他放下毛笔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。
“陛下,通武侯王离将军自荥阳上书,认为九江英布出兵,正是我军趁机集结主力,与项羽决战之际。”
内侍小心翼翼地看向皇帝,继续道:“这是他的《请战书》。”
昭武帝接过奏疏,摊开一看,只见上面赫然写道:
“臣闻项羽烹杀韩王信,强占其妻女为婢。”
“此等暴行,六国旧贵尚且齿冷,若我军此时陈兵鸿沟,示天下以堂堂之师……”
看到此处,昭武帝便合上奏疏,不再继续。
“这个王离,就这么迫不及待想与项羽决战吗?”
他苦笑一声,语气中多了几分无奈。
王离见砀郡捷报频传,以为项羽孤立无援,正是决战良机。
却不知道,他的案头军报堆积如山,三川郡请求调拨耕牛的奏章尚未批复;北伐匈奴囤积的物资,已消耗七成。
所以并非他不愿尽快一统天下,而是大秦国力,仅能支撑持续蚕食六国诸侯,无法承受一击定胜负的代价。
若求速胜,大秦必将崩溃。
他的战略是分而破之。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关键,在于郡县制的推广,使六国人才被淘汰。
六国官吏失业,士子无路可走,自然集结于旧贵之下,反秦之势愈演愈烈。
即便大秦有横扫天下之力,若再次一统六国,却无足够力量管控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