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四目再来赴"家"宴(1 / 2)

秋日的甘田镇,天高云淡,金黄的稻浪在田野间起伏,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醇厚香气。义庄院内的老槐树落叶纷飞,铺了一地金黄。

“叮铃…叮铃铃…”

一阵清脆却带着几分阴冷韵律的铜铃声,由远及近,打破了义庄午后的宁静。

正在后院督促文才画符、指点秋生修炼的张棂星耳朵一动,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:“咦?这铃声…有点耳熟?”

九叔也从主殿走出,望向义庄大门方向,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轻松笑意:“是四目师弟来了。”

话音刚落,义庄那扇厚重的木门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。

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一面高高举起的、画着八卦符文的杏黄引魂幡。紧接着,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——正是风尘仆仆的四目道长!

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藏青道袍,头戴九梁巾,一手持着引魂幡,一手摇着三清铃,腰间挂着酒葫芦,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,但那双细长的眼睛里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。

“师兄!小师叔祖!我胡汉三又回来啦!”四目道长一进门,便扯着嗓子喊道,声音洪亮,带着江湖人特有的豪爽(或者说市侩)气息。

然而,他身后跟着的景象,却让这份“豪爽”显得有些诡异。

只见他身后,整整齐齐地排着两列…“人”。不,准确地说,是十具穿着各式各样寿衣、头戴符箓斗笠、脸上贴着黄符的僵尸!它们动作僵硬划一,随着四目手中铜铃的节奏,一跳一跳地跟进院子。一股淡淡的、混合着防腐草药和泥土腥气的阴冷气息随之弥漫开来。

“嗬…嗬…”文才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,往张棂星身后躲了躲。秋生倒是见怪不怪,只是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特殊的“运输队”。

“四目师侄,一路辛苦。”九叔上前拱手,目光扫过那十具僵尸,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,“这次…货色不少啊?”

“嗨!别提了!”四目道长将引魂幡往墙角一靠,解下酒葫芦灌了一大口,抹了抹嘴,一脸“生意难做”的苦相,“南边几个大户人家,讲究落叶归根,非得把客死异乡的先人送回老家安葬。这不,接了趟大活!十位‘客人’,跋山涉水,可累死贫道了!好在都是新‘鲜’的,怨气不重,还算老实。”他拍了拍身边一具僵尸的肩膀,那僵尸毫无反应。

张棂星饶有兴致地凑上前,小鼻子嗅了嗅,又绕着僵尸队伍转了一圈,最后目光落在四目腰间那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酒葫芦上:“四目师侄,你这铃铛摇得挺有节奏,它们就真这么听话?还有你这葫芦里装的什么?不会是迷魂汤吧?”

四目道长看到张棂星,脸上立刻堆起比面对九叔时还要热情三分的笑容,微微躬身:“哎哟,小师叔祖您安好!托您的福,贫道这趟还算顺利。”他晃了晃手中的三清铃,“这铃铛嘛,配合特制的‘引魂香’和符箓,主要是引导它们体内残留的‘魄’跟着走,省得它们乱跑或者‘躺平’耍赖。”他又拍了拍酒葫芦,“这里面可是好东西!上好的雄黄酒泡着朱砂、鸡冠血,提神醒脑,驱邪避瘴,赶夜路必备!师叔祖要不要来一口尝尝鲜?”

张棂星嫌弃地摆摆手:“免了免了,你自己留着喝吧。”他指了指那些僵尸,“你每次赶尸,都走固定的路线吗?”

“大致固定。”四目道长解释道,“主要走官道,避开人烟稠密处和阳气太盛的地方。有些偏僻的山路、古驿道,虽然难走点,但阴气重,‘客人’们走得安稳,也省得惊扰活人。”

“哦?”张棂星眼睛一亮,“那你的道场呢?听说在很远的山里?”

“是啊!”四目道长来了精神,“我那破道场,在湘西和桂北交界的一片老林子里头,叫‘一休居’。名字好听,其实就是几间破木屋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清静倒是真清静!周围全是深山老林,人迹罕至,也就偶尔有些山精野怪出来溜达,正好给我那不成器的徒弟家乐练练手。”

他一边说,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张棂星。月余不见,这位小师叔祖身上的气息似乎更加凝练深邃了,虽然外表还是那副孩童模样,但那双清澈的眼睛里,偶尔闪过的神光却让他这个法师境的道士都感到一丝心悸。再联想到师兄信中隐晦提及的“符咒打印机”和那晚力抗跳僵的传闻…四目心中更是凛然。这位小师叔祖,手段莫测啊!

“深山老林…山精野怪…”张棂星摸着下巴,小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,“听起来…挺有意思的嘛!”

他忽然抬起头,大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四目道长:“四目师侄,你这趟送完‘客人’,是不是就要回道场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