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边的太阳渐渐沉下,黑夜降临。
钟如意在顾渊的护送下回到了昭华殿。
天上的雪下个不停。
窗外的狂风裹挟着暴雪,穿过回廊的风发出凄厉的呼啸声,仿若地狱里的鬼魂在人间游**哭嚎。
钟如意把伺候自己宫女和太监都遣了出去,独自坐在躺在**,睁着眼睛开始思考。
在大魏生活的这么长时间,她对大魏这个国家还算了解。
大魏重农抑商,商人的地位一直被朝廷打压,这导致了百姓们只知道埋头种地。大魏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掌握在百分之二的人手里,国家向百姓征收两层的赋税,那些掌管土地的官吏就敢收四成。若是在丰年,百姓们交完田税,手里还能存点余粮,若是碰到灾年,便会有无数人饿死。所以每次地方出现灾情,朝廷都要拨出无数钱粮赈灾。
大魏土地政策积弊,选官制度也有问题。
大魏的选官制度有两种,一种是选举制,另一种是科考制。
选举制是由各级官员选拔品学兼优的人士,或备顾问,或委任政事。因为官员手里握着选举的权利,所以一些大家族中的子弟往往能借家族关系捞一份差事,有些背景不够但手里有钱的人家,会花大价钱买官,这导致了卖官鬻爵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而科举制则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,大魏的科举制并不算严苛,很多想证明自己能力,但能力不足世家子弟便会花大价钱买一份科考试题,通过考场舞弊来获取当官资格。
两种不公的选官制度挤压了普通百姓的上升通道,造成了官吏一直都是官吏,而百姓永远都只能是百姓的局面。官吏鱼肉百姓,百姓忍气吞声。
除此之外,大魏的其他政策也有问题,那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就像是堤坝上的蚁穴,一点点蚕食大魏的国本。
大魏这座堤坝富强时,那些蚁穴自然不值一提,可如今,大魏的数十万儿郎折戟沙场,大魏这座堤坝被风雨摧残后,那些不起眼的蚁穴所带来的危害便再也藏不住了。
百姓饿死冻死,地方官员经不起事,国库空虚,强敌环视……
大魏如今已是风烛残年,国库就剩那么点银子,若是再有强敌来犯,大魏连军资都凑不出来,没有军资,将士们拿什么去跟敌人厮杀,将士们打不过外敌,大魏离亡国还远吗?
想要拯救千疮百孔的大魏,首先要解决掉那些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贪官,把土地从贪官手里抢过来。然后再从经济上着手,改变现有的土地制度,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。
只有给这个封建的王朝换血改革,让百姓吃饱穿暖,大魏才会有明天。
可是,给大魏换血改革,谈何容易?
据她所知,古往今来,那些一力主张改革和变法的名臣,可都没有好下场。
王朝更迭本就是常事,她只是一个普通人,以她一己之力,如何挽救将倾的大厦,如何改变历史的车轮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