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淮一脸存疑,顾渊却兴冲冲。
“走,咱们进宫,去找长公主!”
说着,抓住宋淮的手腕,就要带他进宫。
宋淮没有动。
他不是顾渊,没有顾渊的底气。
顾渊能肆无忌惮地向长公主提要求,因为他是长公主的表兄,而他只是一个外人,一个将军府里不受宠的庶子。
他得摆正自己的位置。
眼看拉不动宋淮,顾渊没有气馁,而是松开他的手,自顾自道:“既然你不想去,那我替你去说!”
说着,悄悄抬眼打量宋淮。
看到宋淮始终无动于衷,顾渊心里也有些难受。
他知道,其实宋淮样样都比他强,却那么不幸,有着那样一个家庭……
顾渊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“我真走了……”
再次重申。
然而宋淮只是静静地看着他,一双深邃的眸子冷静理智,不见丝毫希望。
“你在这儿等我半个时辰。”
很快,顾渊折回御书房。
可当他刚走到御书房门口,就被告知长公主被太后请了过去。
原来,他和宋鹤卿前脚刚离开,太后身边的嬷嬷后脚就到了。
顾太后身边的嬷嬷告诉钟如意,说太后和顾大将军请她过去。
钟如意便随着嬷嬷去了慈宁宫。
顾明朗镇守边关多年,已经很久没回汴京了。
这次回来,是因为收到了自己的妹妹和儿子的飞鸽传书,知道晋国使臣咄咄逼人。
本来,他和父亲已经派宋淮回来助长公主,但他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,所以在交接好手头的城防事宜后,便火急火燎地赶回汴京。
没想到他这一回来,刚好碰到一场大戏。
他帮钟如意在朝上立足了威。
下朝后,顾明朗看到钟如意身边的大宫女明玉,叫走宋鹤卿和自己的儿子,便知道长公主要找二人商议政事。
他虽想跟外甥女叙叙旧,可他知道,总归是正事要紧。
于是,便绕道,去了太后的慈宁宫。
钟如意到慈宁宫时,顾太后和顾明朗已经用了午饭,两人正在谈论往事。
顾太后眼中泪光闪烁,顾明朗眼底也有动容。
两人看到钟如意过来,顾太后连忙走过来,抓住钟如意的手,把钟如意带到顾明朗面前,激动道:“如意,你许久没见过舅舅了吧,快来见过舅舅。”
顾明朗笑着道:“方才在朝上已经见到了,没想到,咱们家如意竟然成了辅国公主,如意穿着那身朝服往大殿上一坐,可真是威风!”
方才在朝上,幸得顾明朗相助,钟如意才能那么顺利把晋国的那三个使臣留下来。
钟如意心中感激,道:“舅舅说笑了,如意年轻,资历尚浅,在舅舅面前班门弄斧,让舅舅看笑话了。”
“咱们家如意还是那么谦虚,舅舅知道,你比你的那几个皇兄皇妹都强,只是苦了你要担起大魏那么重的担子。”顾明朗面露无奈之色,心疼道,“都是我们这些大人无用,累得你一个娃娃来做这些事,若是朝上的那些老匹夫敢给你脸色看,你只管跟舅舅说,舅舅来帮你教训他们!”
“舅舅哪里的话,什么累不累的,如意是大魏的公主,既然享受了公主的权力,那理应承担起公主的责任。朝上的各位大人待如意很好,没有人敢欺负如意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
顾明朗叹了口气,从怀里拿出一块灰布。
他缓缓展开布条,一只羊脂玉簪赫然呈现在钟如意眼前。
顾明朗捧着簪子,慈爱地注视着钟如意,轻声道:“这是舅舅闲来无事给你磨的簪子,舅舅手艺不好,你可别嫌弃。”
钟如意接过簪子,至于眼底端详。
玉簪光泽莹润,上面雕出梅花的形状,梅花如沐春雨初开,透着股出尘脱俗的仙气儿,格外清雅高贵。
钟如意端详片刻,笑着把簪子簪到发髻上,素雅的发簪为她不施粉黛的着装添加了几分清丽之色。
钟如意笑道:“怎么会嫌弃呢,舅舅的簪子做的那么好看,如意把簪子戴出去,别人只会羡慕如意有这么漂亮的簪子。”
“你打小嘴甜。”
旁边的顾太后看着说说笑笑的两人,不由自主红了眼眶。
她悄悄转过身,默默擦干眼中的泪水。
钟如意眼角瞥到这一幕,知道母后是喜极而泣,在为舅舅回京而高兴。
于是笑着试探道:“舅舅这次回来,就不走了吧?”
提到这件事,顾明朗眼中落寞。
他没有立刻接话,而是顿了好一会,才道:“明天就要回彭城了。”
明天?
这么匆忙?
“舅舅何不多住几天,跟舅母和表兄团聚团聚。”
“彭城那边离不开人,你外祖父近来身子不利索,旧疾复发,我怕万一出什么意外……所以还是尽早回去为妙。”
一个沉重的话题。
顾老将军精忠报国,一辈子大半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。
哪怕如今已经八十高龄,还得守在战场上。
顾老将军是魏国的战神,是魏国百姓心中的信仰,大魏的子民相信,只要有顾老将军在,那么,无论多么艰难的战役,顾老将军都能带着大魏将士取胜。
在钟如意记忆中,自己只在小时候见过外祖,等她稍微长大,外祖就离开汴京,去镇守边境了。
她的外祖,以一副老弱病残之躯,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