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平南村离开的马车辘辘而行。
陈郡太守谢与义带人候在谢庭之回城的必经之路上,看到谢庭之的马车,急忙上来问:“如何?”
谢庭之看着把焦躁不安写在脸上的叔叔,表情淡淡,答道:“谢家,很快就能重回朝堂了。”
谢与义闻言,一怔,脑子有点乱,本能地问道:“是长公主说的?”
谢庭之脸上罕见露出笑意,语气中带着些许欢悦,道:“咱们大魏的这个长公主可了不得,叔叔,让族中子弟都准备下,明年谢家子弟就能下场参加春闱了,咱们不能输给王家!”
参加春闱!
这四个字在谢与义脑海中回**。
曾经,先帝为了针对王家和谢家,曾下令不许两家的子弟参加科考,所以,如今谢家子弟在朝中的官职,大都是捐出来的。
若是长公主真的答应让王谢子弟重新参加科考,那朝堂上的局势定会重新清洗。
只要谢家子弟能重返朝堂,什么丞相太尉大学士,都得靠边站。
谢与义面露欣喜,激动道:“好啊!咱们谢家终于熬出头了!”
科考中试,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,谢与义也是自小熟读诗书的饱学之士,却因为先帝的一句话,无缘科考,只得托关系找人举荐,如今听到长公主允许谢家子弟科考,他甚至想上考场再考一回。
但很快,他就冷静下来了。
如今他已是陈郡太守,有官职加身,不可能再上考场了,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谢家年轻一辈子弟身上。
这样也好,他们这一辈老了,大魏的朝堂终究还是年轻人的朝堂,而谢家,也终究是年轻一辈的谢家。
只要年轻一辈能重新回到朝上,他们这些老一辈也能宽心了。
谢与义心中振奋,赶紧骑马跑回去,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族中子弟。
谢庭之坐在马车上看着叔叔急匆匆的背影,嘴角勾出一抹笑意,这一笑,如冰雪融化,冲淡了他身上的语气阴郁之气。
良久,他把目光收回来,看到自己脚下的脏污,第一次觉得,脚底的淤泥,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。
……
谢家这边,得了天大的好消息。
而陈家这边,也得了天大的好消息。
谢庭之来陈家的目的虽是找钟如意,但他既用了陈衡当借口,说要让陈衡当教百姓种地的总教头,也不好食言。
反正这对谢庭之来说,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。
可这件事对陈家来说,却是天大的好事。
自古以来都有穷不与富斗,富不与官争的说话,放眼历朝历代,百姓们或惧或敬当官的,而能和官吏攀上关系,更是天大的好事。
所以当陈家父子得知,太守要任命陈衡为农户教头时,陈家父子都很高兴,尤其是老陈,眼眶都泛红了。
当钟如意从村口回来,看到的就是老陈把先祖的排位搬出来上香的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