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秀兰坐在院中的石凳上,面前摊开三个账本。
她先翻开龙虾馆的账本,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,唇角微微上扬。
开店两个月来,除去所有开支,净赚六千八百元。
这笔钱在这一年年不是小数目,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。
“妈妈!”团子穿着厚厚的棉袄,像只小熊般蹦跳着跑来,“今天幼儿园要交伙食费。”
沈秀兰从腰间的布包里取出钱包,抽出一张五元纸币。
团子接过钱,眼睛却盯着钱包里厚厚的一沓钞票,小嘴张得圆圆的。
“好多钱呀!”
沈秀兰轻轻合上钱包,摸摸团子的头:“快去吃饭,爸爸煮了粥。”
望着团子跑开的背影,沈秀兰的思绪飘远。前世这个时候,她正因为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门,带着招娣在寒风中无处可去。
而现在,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,还有了能谋划未来的资本。
早饭后,叶昭送孩子们上学,沈秀兰独自留在院里继续算账。
上午九点,龙虾馆开始一天的忙碌。沈秀兰系上围裙,和王春梅一起清洗食材。
冬天的水流冰凉刺骨,她却浑然不觉,心里盘算着更大的计划。
“秀兰姐,今天要进多少虾?”王春梅一边刮鱼鳞一边问。
沈秀兰想了想:“和昨天一样,五十斤,另外多备些蔬菜,凉菜卖得好。”
王春梅点头,又压低声音:“对面老张饭馆昨天贴出转让告示了。”
沈秀兰手上的动作顿了顿,随即恢复正常:“生意不好做,冬天更艰难。”
中午生意高峰期过后,沈秀兰抽空去了趟银行。
柜台工作人员认识她,笑着打招呼:“沈老板又来存钱?”
沈秀兰从布包里取出一个布包,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千元钱。
“存定期一年。”她轻声说,眼睛扫过柜台后的利率表。
办好手续,她捏着存折走出银行。寒风吹起她的发梢,她却不觉得冷,反而感到一股暖流在胸腔涌动。
回到店里,她看见招娣正在教小凯做数学题。
两个孩子头挨着头,一个教得认真,一个学得专注。
“妈,你回来啦。”招娣抬头,脸上带着笑意,“刚才有客人问能不能预订年夜饭。”
沈秀兰眼睛一亮:“你怎么回答的?”
“我说得问老板,让他留了电话号码。”招娣从围裙口袋掏出一张纸条,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个号码和年夜饭预订几个字。
沈秀兰接过纸条,心里盘算开来。年夜饭是个好机会,可以尝试更高端的菜品,也能提升店面档次。
下午三点,店里暂时清闲下来。沈秀兰取出深蓝色账本,王春梅和李爱华收拾完厨房,凑过来看她在写什么。
“秀兰姐,这是要开分店?”李爱华好奇地问。
沈秀兰摇头:“暂时不开分店,但要拓展业务。”
她合上账本,看向两个帮手,“过年期间生意会更好,你们愿意加班吗?加工钱。”
两人对视一眼,齐齐点头。
傍晚时分,叶昭下班来接他们。一进店就看到沈秀兰在黑板上写年夜饭套餐的菜单。
“要接年夜饭?”叶昭走近,低声问。
沈秀兰转身,眼睛亮晶晶的:“嗯,今天有人预订了。”
她指着黑板,“八菜一汤,每桌八十八元。”
叶昭眉头微蹙:“价格不低。”
“所以要做得精致。”沈秀兰信心满满,“咱们有这实力。”
回家的路上,沈秀兰一直默默盘算。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团子和小凯在前面追逐打闹,招娣小心地牵着沈秀兰的衣角。
“你在想什么?”叶昭突然问。
沈秀兰回过神,轻轻叹了口气:“在想明年的计划,龙虾馆生意虽好,但终究是小打小闹。”
叶昭沉默片刻:“稳扎稳打好,别太冒进。”
沈秀兰点头,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。重生一世,她比谁都清楚未来几十年房地产会如何疯涨。现在不布局,更待何时?
晚饭后,孩子们睡下,沈秀兰独自坐在灯下。
她摊开一张BJ市地图,目光在西城区的一片区域停留。
那里现在还是老旧的平房区,但几年后就会拆迁改建,房价翻十倍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