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知了笑着摇头,“能找到阿公阿婆,就是万幸。”
另一头桌边的阿隼一直盯着余知了看,他头回见她如此放松...
刘长康手都掐痛了,这人跟没知觉一样,“阿隼...阿隼!阿公问你话呢!”
阿隼回头,看着面前的老头儿。
“我问你,可识字明理?家中祖籍在何处?今年多大了?”
阿隼就这么看着他,神游天外。
刘长康轻咳一声,“阿公,阿隼小时候伤过脑袋,啥也不记得了,余姐姐捡到他的时候,话都不会说。
不过有一身好本事!寻常大汉轻易不可奈何他。”
李阿公皱眉,“可是汉人?”
刘长康连忙点头,“他应该小时念过私塾,会写汉字呢!”
李阿公这才点头,“往后,你就在李家住下吧。既救了知了,就是我李家的恩人。你,同知了一样,唤我一声阿公便好。”
李天虫回来的时候,嘴里还叼着火烧,已经吃一半儿了,手里还捧了几个。
李阿婆招呼几个孩子分下去,李天虫不愿意给那三个,死死抱在手里不撒手,被李阿公骂了才把火烧扔桌上。
余知了笑笑,虫叔真是一点儿没变,还是这么护食,不过好歹,这回有她的份儿了。
阿隼捧着火烧,几步来到余知了腿边,席地而坐就开始大口咀嚼。
“这...”
余知了摸摸他的脑袋,“阿婆不用理会,他一向这样,路上我也没心思管教,回来了慢慢教便是。”
李阿婆点点头。
李阿公还在宽慰陈二妮,“二妮,你爹娘和另外几户住另外一头儿,一会儿叫你虫叔领你回家去就好。”
陈二妮看不出悲喜,点点头。
余知了皱眉,小声问李阿婆,“阿婆,都是一处地方跑出来的,按理说应该抱团才是,怎地隔这么远?”
李阿婆拍拍她,“待你休息好了阿婆再和你说。”
余知了点点头,咬了一口素馅儿的火烧,好吃是好吃,就是干巴。
她想起仙人洞里置办那些还没吃完的粮食,小声开口,“阿婆,我路上置办的粮食还没吃完呢!都在长康家,一会儿晚些我找长康搬回来。”
李阿婆点点头。
李天虫不情不愿地送陈二妮回家。
李阿公也没闲着,他速度极快,找了一处有两间草屋的院子,院子巴掌大,也好过现在这样就在街边,谁都能往里瞅两眼。
不过要二十多两银子,房子都是官府的,这价格算很便宜了,只是对于现阶段的李家来说,确实不便宜。
一家人当天下午就搬过去了,还是在镇尾。
“阿公,虫叔是在哪打工呢?”
“义城里,他个子高,力气大,长得也不差,城里的工头随时都找他,一天多得时候能找两三百文。少得时候五六十文也有的。”
余知了点头,“那以后我在家把虫叔的饭做好他带去,都是体力活,可得好好吃饭。”
李天虫看了她一眼。
“阿公,城内水价如何?”
“十文一挑,还过得去,家里三天一挑,够吃。”
余知了点点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