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看着朱瞻基这幅模样,朱棣自觉心中一阵刺痛,这毕竟是他看着长大的亲孙子,说没感情那是假的。
但开弓就没有回头箭,现在的局势就是如此,不管老四想不想当这个皇帝,他都必须要走这一步!
就如他说的,朱高炽性格太软弱了,注定只能守成,无法进取,这样一个皇帝无法带领大明改革。
如果他现在要改革,这一位继承人就必须拥有和他一样的铁血手腕才能继续下去。
这些儿子中,没有一个人比得上缔造这一个新秩序的老四更合适继承大明的皇位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,他要让朱高燨没有后顾之忧的和他北上改革!
因为一旦不立老四为皇储,老大自不用说,朱瞻基就绝对容不下这样一个二叔。
为了顺利接任下一任皇帝,朱瞻基这小子一定会和他家老四争个鱼死网破。
即便明面上不争,难道不能暗着来?甚至不用太过火,只需一次刺杀,就能让改革付之东流。
同样,如果没有皇储这种位置来吸引,他家老四凭什么要去帮他改革?难不成要为老大这一脉做嫁衣?
要知道,大明的百姓是琼州的十几倍,面积是几十倍,改革之后的大明军事实力只会远超琼州。
万一到时候老大对老四动手怎么办?到了那个时候,给大明改革,就相当于把枪送到别人手上!
凭他家老四的才智,很可能会直接拒绝北上,甚至完全与大明背道而驰,形成敌对状态。
所以朱棣现在只有一个办法,改立皇储,即是为了大明江山,也是为了后代着想。
此时他看着朱瞻基,目光中自然有些痛惜,如果可以的话,他也希望朱瞻基能接老四的班。
然而皇族历来如此,一旦确定主脉,其余皆是旁支,即便是朱瞻基,以后也只能当一个郡王。
而他朱棣历来都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,不管心中如何痛惜,却还是像一个政治机器一样严肃道:
“朱瞻基,你是不是想着效仿建文一般,让朕越过你爹,直接立你为皇帝?”
“孙臣不敢!”朱瞻基突然回过了神来,看着朱棣冷厉的眼神,他急忙低下头道:“孙臣绝无这等念想!”
“你有是好,没有也是好!”朱棣的神色恢复了冷漠,“但有这个想法之前,你需得先想想,皇位给你,你能不能守住?”
“你爷爷当年也是一个四叔,八百人就能起兵将建文推翻建立新朝,登基称帝。”
“现在你想想,你这个四叔万一造反,你是不是对手?再者,你也可以想想,万一你四叔有心造反,你现在还能不能逃出琼州?”
这又是一个十分惨淡的现实,不管承不承认,这琼州都是一个泥坑,从他们跳下来那一刻起,这个皇位就已经可以易主了!
他的话语尤其冷漠,就像是重锤一锤锤敲在了朱瞻基的心上,让其无力再言。
朱瞻基似乎意识到了他爷爷在急什么,是了,现在的状况不是他爷爷在掌控,而是他四叔。
换而言之,这个皇位他爷爷是给也要给,是不给也要给,全凭他四叔意愿罢了!
想到这里,他缓缓抬起头来,声音低沉道:“皇爷爷,可若是我那四叔不愿意当这个太子,那又当如何?”
“他愿不愿意,那是他的事,朕给不给,那是朕的事,与你有什么关系?”
朱棣言语冰冷到已经不似以往,全然不给朱瞻基留任何余地道:“你只管说,日后,你当如何处之?”
朱瞻基的身子颤抖了一下,他很想回答自己不知道,但他清楚,这个回答并不能让朱棣满意。
“孙臣...孙臣......”犹豫了许久,他最终抬起头,已是满脸神伤道:“孩儿愿从爷爷安排!”
朱棣看着,顿时长出了一口气,恰逢此时,车外传来侯显的声音道:“老爷,车驾已经到港口了。”
听着这话,朱棣缓缓开口道:“瞻基,别怪朕,皇家之事便是国事,国事历来如此,半点不得容情!”
这么说着,他本想再安抚几句,可看着朱瞻基低头不语,他也只得径直下车,在侯显的搀扶下朝着远处行去。
而随着朱棣离去,朱瞻基便再也绷不住了,两行清泪自眼中流下,一时哭泣不止。
朱棣恍惚之间似乎能听到后车朱瞻基的声音,可他却不能停下,这条路,在他选择之后,就不能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