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府,太仓卫,崇明县以南方向,靠近海岸的地方朱高炽和群臣正在此处等待。
正午时分,虽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,可却没有融化岸边的积雪,海风徐徐吹来让在场等待的众人颇为难受。
冷是一方面,更多的源于对眼前事情的不确定,他们不知道,琼州的船队会在何时抵达。
而在众臣簇拥之中,朱高炽肥胖的身躯坐在主位上,手边还拿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。
来接朱棣,不代表他便可以休息了,大明帝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土地,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事情。
这些事情会由各地传至朝廷,最终落到朱高炽的手上,此时他拿的便是一封关于山西旱情的奏折。
看着奏折书写的状况,他便招手道:“来人,去传户部尚书夏维喆过来,我有事要问!”
这个夏维喆便是夏原吉,维喆乃是其字,其人自小家贫,苦学多年科举落第,后入太学,被朱元璋发觉,任为户部主事。
随后夏原吉就在户部一直勤恳做事,历任三朝,终于官至户部尚书,乃是永乐一朝名臣之一。
此时下人闻之,不一会儿就将夏原吉给寻了过来,这是个身材高大,形容雅致之人。
一到朱高炽面前,他便行礼道:“夏原吉见过太子殿下,不知殿下有何事召微臣前来?”
“你自己看看!”朱高炽将奏章递给了夏原吉道:“去年朝廷不就让大同那边新修水渠么,怎的今年遇旱,还是如此严重?”
“是不是有官员从中贪墨了修渠款项?这水渠年年修,年年修不成,到底还要修多久!”
其实按规矩来说,修水渠的事情本该是工部主事,但在永乐一朝,夏元吉可谓是这方面的专家,故朱高炽有这类问题,首要都是询问夏原吉。
夏原吉闻得此事,也不辩驳,看了一会儿奏章则道:“此事且待微臣调查一番,回去便派专人下去监工,今年春天之前,必保水渠修建完毕!”
“如此便好!”朱高炽点了点头,挥手辞退了夏原吉,又拿起了一本奏疏,问道:“卫所那边还没消息?”
此话问的便是范安,范安一听,看了看海面,便道:“已经派人去接洽,想必不就便会回信!”
朱高炽听了,并未回话,只是看着奏疏,不一会儿,却听远处一阵马蹄声响起,声中只见一个骑士飞奔而来。
至于驾前,便跪地高呼道:“殿下,周将军传回消息,皇上御驾将至,请殿下准备迎候!”
听到这话,朱高炽这才放下奏疏,强自撑着身体起身道:“父皇将至,诸位随我一同迎接!”
一声令下,他便上了车驾,群臣随之,不一会儿就到了海边,这时就见海上已然出现了大量船只。
眼见此状,杨士奇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朱高炽身后道:“殿下,船只将至,不可不备啊!”
朱高炽背着身子,并没有回话,杨士奇还想再说,忽然之间,远处一声巨大的鸣叫响起,随之便由一艘巨大的黑色船只破浪而来。
看着此状,群臣都是擦了擦眼睛,有些骇然的看向了远处的巨舰,这艘船没有起帆,怎么来得如此之快?
朱高炽看着,心里也是咯噔一下,指着远处的蛟龙号对群臣问道:“这是什么船只,为何无帆无桨也能行动?”
群臣闻之,自也不知其中关键,唯独宁阳侯陈懋、阳武侯薛禄看得眉头一皱,心道不好!
他们本是朱高炽的心腹,这次来前,杨士奇已经打过了招呼,知道这一次不是单独来迎,还能直接对阵。
话虽是如此,他们心中却并不畏惧,因为他们带来的这些兵马,可是大明朝精锐中的精锐,一般边军都看不上,更别说琼州那个地方来的部队了。
可现在他们一看,心中就是一跳,看着那船只狭窄舰身两侧的巨炮口还有上面密密麻麻的士兵,他们有些难以淡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