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朱棣:我家老四,在搞工业革命? > 第92章 各管一摊,朱高炽的手腕

第92章 各管一摊,朱高炽的手腕(1 / 2)

在众人的交谈之中,一场内部会议就这么落下了帷幕,虽然主体是朱高燨在提议,可终究确定来了商量办事的根本原则。

到了末尾投票之时,除了朱高炽有些犹豫外,基本上获得了全票通过,定下了改革的基调。

如此商谈完了计划之后,众人又商议起了相关的执行细节,比如如何将三方面的改革任务分摊在个人身上。

最终定下了一个大体章程,那便是朱棣统御全局,负责调动资源协调三方面的改革。

而朱高炽负责教育改革,朱高煦负责军事改革,朱瞻基负责抓经济,由朱高燨担任三项改革的顾问,保证三方面改革的效率。

如此一分摊下来,朱高煦和朱瞻基都是干劲满满,唯独朱高炽愁眉苦脸,不知道要怎么把事情给推行下去。

因为朱高燨的教育改革,是要掀现在读书人盘子的,他爹名义上统御全局,实际上只需下旨就行。

真正要去安抚百官的工作,还是得他这个太子去抛头露面,一个个去开解那些老旧腐儒!

而这个事情最困难的就是怎么去说服那些大学士,其中有不少要么是他近臣,要么是他师傅,难度不可谓不大。

然则事情既然已经安排了下来,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去顶!思考了许久之后,在散会前,他便找到朱棣道:

“父皇,你老要儿臣抓教育一项,这儿子不敢推辞,但有一件事,还需得父皇首肯!”

朱棣见他如此,便知这儿子是来叫苦,索性负手道:“若是不耽误大事,你自己决断便可,至于其他难处,朕也管不了多少!”

“爹啊,您老别撂挑子啊!”朱高炽顿时跪地道:“你让儿子做决断自然可以。”

“可您老别忘了,刚才您可下了旨意,不准群臣私自会客讨论,需得等到朝会才可。”

“可如今内阁那几个,可都是您老指派过的大学士,儿臣要是不先通气,等真上朝了,就怕推行不下去啊!”

“儿臣也不是要父皇如何助力,就想在朝会前先着急内阁众臣议一议,看看此事如何推行!”

可他如此一说,朱棣就冷笑道:“朕撂挑子?老大,许久不见,你胆子见长啊!说你爹是驴还是马?”

“嗐!父皇这话说得,儿臣哪敢啊!”朱高炽干笑道:“这不是怕你老不说清楚,儿臣不敢擅自做主么!”

“什么叫不敢做主!”朱棣当即昂首道:“你是太子,现在还在监国,有什么不敢做主之事。”

“你便是不来请旨,当真就去做了,朕难道还能怪你欺君不成?要去你便去就是!”

“不过你可仔细点儿,今日会议,不能外传,你着急他们,也最好别让群臣知道,免得来日言官参你一本,又惹其他麻烦!”

如此说罢,朱棣便背着手行出了会议室去,朱高炽见状,只得叹了一口气,也行出会议室来。

出了会议室,他本意去甲板上,又怕群臣缠着问话,思来想去,索性寻来朱瞻基,让他带着参观船只。

而皇家在内部开会之时,甲板上群臣只得在外面等待,没有皇帝吩咐,他们只得吹着寒风,一路看着船只行进。

如此来到了傍晚时分,终于来到了应天府,这个应天府不是别的地方,就是后世的南京。

昔日南宋以此为都城,名之应天,后被元朝改为集庆路,朱元璋攻陷此地之后,又改回了应天府。

严格来说,此时大明的都城应该北平顺天府,因为自永乐四年开始,朱棣便已经下诏迁都,全面营建京城。

但因为京城迟迟没有建好,朱棣的迁都并没有完成,所以整个大明的政治中心,仍旧是南京应天府。

别看应天府后来被弃置,可应天府的宫城规模,却远比顺天府要大,此城自至正二十六年建立,完工于洪武二十六年,耗时二十八年。

整个城池依南京山脉河流走向而立,盘桓七十余丽,可谓世界第一大城,至于江上,便能看到此处宏伟城池。

此城内外共分四层,外围城墙护卫,通过长江支流水道,则可以直接进入京城的外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