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朱棣:我家老四,在搞工业革命? > 第118章 司政王直,财政赤字

第118章 司政王直,财政赤字(1 / 2)

面对琼州的变化,朱高燨自然是十分高兴的,因为这意味着琼州正在逐渐独立,走向一种新的社会形态。

别看他从始至终都像是一个集权的拥护者,但他心里面很清楚,集权永远都不是最适合发展的体制。

因为人类都是自私的,只有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,才能创造越发昌盛的科技和文化。

他一个人再强,最终也会走向年老力衰,只有让琼州拥有属于自己的活力,他才能放心将这个摊子交给后代。

至于他儿子朱瞻壄能走到什么地步,那就要看他儿子的本事了,如果在他离去之前,朱瞻壄没有能力掌控这一切,他会毫不犹豫的再度分权。

因为只有借助团体的力量,才可以保证社会活力,让他的后代足以通过自家产业好好地活在新世界。

至于后代的后代会怎样,那不在他考虑之内,他从未想过任何家族能传扬万世,能传十几世,就足以让他欣慰。

抱着这样的想法,朱高燨一路上都在询问着身旁文士琼州的变化,而在他身旁的人,名叫王直,字行俭,也是他心腹之一。

其实在原本历程中,王直本该是永乐二年的进士,历任仁宣之治,明英宗时官至百官之首,天顺六年薨逝,获赠太保,谥号“文端”,乃是明初重臣。

然则在昔日朱高燨决定南下之后,便截胡了正要科考的王直,带着王直一路来到了琼州开拓。

之所以要如此,是因为王直的父亲王泰之前乃是琼州知府,在琼州生活多年,对琼州的状况十分了解。

王直作为其子,在琼州居住多年,对琼州也十分了解,又兼其人性格稳重,是朱高燨最需要的人才。

本来初时面对他的邀请,王直是不愿意南下的,毕竟他爹已经调任朝廷,而他也不是考不上科举。

如果可以的话,他还是希望能走科举这条路,凭自己的本事,在大明朝闯出一片天地。

可彼时朱高燨就给王直分析了一番朝廷形势,表示考科举就只能去翰林院编书,耗费青春。

与其如此,不如先行南下创下一番功业,这样来日回朝,也能更让朱棣看重,容易得到重用。

随之,他就表示,只需要五年时间,五年时间见不到成效,就亲自上表举荐王直当官。

终究是一个王爷的承诺,王直即便再自强,也不可能忽视这种诱惑,而且彼时的官场确实如朱高燨所言一般,即便考上了科举,朝廷也没有官职空缺。

由是,王直便作为幕僚,随着朱高燨一路南下,来到了琼州这块地界,帮助朱高燨处理政务。

最开始的时候,王直只是想好好干出一番政绩,可随着琼州发展越来越快,王直也被迫进入了状态。

直到琼州建立起了城市,而这个城市规模远超大明的任何都市之时,王直就再也没了回到大明的心思。

毕竟,读书人讲究的就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他即便回朝做官,也需要从头做起。

可眼下琼州,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的超级城市,在琼州主事,把琼州发展越来越大,这才是他的人生意义!

与之相比,即便当了朝廷的六部主官又能如何,不如在琼州主一县之政来的痛快。

于是,在永乐十一年的琼州代表大会上,王直正式被朱高燨委任为琼州司政长官。

如果说张軏是朱高燨之下琼州军事二把手的话,那王直现在就相当于朱高燨之下,琼州政局的二把手。

在朱高燨北上这一年中,整个琼州的大小事务都是王直一把抓,使得琼州即便没了朱高燨也在不断发展。

此时听着朱高燨的问话,王直自然将琼州的现状娓娓道来:“自年初属下受命以来,便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化工厂与火电厂上。”

“年初,我琼州化工厂成功合成出殿下所吩咐的塑料,此物乃是通过聚合反应,将石油中分解出的小分子单体加热催化而成。”

“自三月起,化工厂实验室就开始研究塑料的工程属性,并联系军工厂开发殿下所言的注塑、挤出、吹塑和压延等成型工艺。”